[实用新型]汽车后方一种主动防撞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52769.7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36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宁永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132 | 分类号: | B60R21/0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336 重庆市南岸区茶***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后方 一种 主动 保护装置 | ||
1.汽车后方一种主动防撞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电源电路单元,传感控制单元,控制执行系统组成;
电源电路单元由汽车电池电源电路,汽车油门火线控制电路,电源投入电路单元组成;
汽车电池电源电路正极输出端与汽车油门火线控制电路输入端相连接,汽车油门火线控制电路输出端与电源投入电路单元输入端相连接,电源投入电路单元输出端分别与传感控制单元,控制执行系统火线端相连接;
电源投入电路单元由电源自动开启电路,电源手动关闭电路,电源开启输出电路组成;
电源手动关闭电路由手动按钮开关,手动关闭输出电路组成,手动按钮开关一端与手动关闭输出电路输入端相连接,另一输入端与汽车油门火线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手动关闭输出电路输出端与电源开启输出电路一输入端相连接;电源手动关闭输出电路火线端与汽车油门火线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
电源自动开启电路火线端、控制端分别与汽车油门火线控制电路输出端相连接;
电源自动开启电路输出端、手动关闭电路输出端分别与电源开启输出电路一输入端相连接,电源开启输出电路输出端即投入电路单元输出端分别与传感控制单元,控制控制执行系统火线端相连接;
传感控制单元由车速仪表电路,控制传感车速电路单元,分段警戒传感电路单元,特定警戒传感电路单元,警戒传感输出电路单元组成;
特定警戒传感电路单元由雷达测速电路,JF测距电路组成;
特定警戒传感电路单元启动信号输入端与投入电路单元输出端相连接,特定警戒传感电路单元防撞信号输入端与JF测距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相连接,特定警戒传感电路单元防撞信号输出端与后控制输出电路防撞输入端相连接;
控制传感车速电路单元由几个车速传控单元电路;
Q米车速传控单元电路,S米车速传控单元电路,R米车速传控单元电路,T米车速传控单元电路组成;
每一个车速传控单元电路由车速测定电路,车速转换电路,车速传感控制电路组成;即Q米车速传控单元电路由Q米车速测定电路,Q米车速转换电路,Q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组成;S米车速传控单元电路由S米车速测定电路,S米车速转换电路,S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组成;R米车速传控单元电路由R米车速测定电路,R米车速转换电路,R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组成;T米车速传控单元T米车速测定电路,T米车速转换电路,T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组成;
车速传控单元电路连接:
汽车车速仪表输出端与各车速传控单元电路中车速测定电路输入端相连接;
各车速传控单元电路中车速测定电路输出端与车速传控单元电路中车速转换电路输入端相连接;
各车速传控单元电路中车速转换电路输出端与各车速传控单元电路中车速传感控制电路输入端相连接;
各车速传控单元电路中车速传感控制电路启动输出端与其对应的各分段警戒传感电路单元启动输入端相连接;
各车速传控单元电路中车速传感控制电路执行输出端与其对应的各分段警戒传感电路单元执行输入端相连接;
控制传感车速电路单元其火线端与投入系统输出端相连接,其地线端与汽车电池电路地线端相连接;
分段警戒传感电路单元:
车速每小时L公里及L公里内A米警戒传感电路;简称A米警戒传感电路;车速每小时N公里B米警戒传感电路;简称B米警戒传感电路车速每小时O公里C米警戒传感电路;简称C米警戒传感电路;车速每小时P公里D米警戒传感电路;简称D米警戒传感电路;
分段警戒传感电路由:A米警戒传感电路,B米警戒传感电路,C米警戒传感电路,D米警戒传感电路组成;
分段警戒传感电路分别安装在后防撞杠部分后防撞杠几个不同地方;
其火线端与投入电路单元输出端相连接,其地线端与汽车电池电路地线端相连接;
分段警戒传感电路的启动信号输入端连接:
A米警戒传感电路启动信号输入端与投入电路单元输出端相连接;
B米警戒传感电路启动信号输入端与B米警戒传感电路启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C米警戒传感电路启动信号输入端与B米警戒传感电路启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D米警戒传感电路启动信号输入端C米警戒传感电路启动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分段警戒传感电路的防撞信号输入端连接:
A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入端与A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单元执行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B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入端与B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单元执行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C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入端与C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单元执行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D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入端与D米车速传感控制电路单元执行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分段传感电路声光提示信号输出端的连接:
A米警戒传感电路声光提示输出端、B米警戒传感电路声光提示输出端、C米警戒传感电路声光提示输出端、D米传感电路声光提示输出端分别与警戒传感输出电路单元近距提示或门电路一输入端相连接;
分段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出端的连接:
A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出端、B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出端、C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出端、D米警戒传感电路防撞信号输出端分别与警戒传感输出电路单元防撞执行或门电路一输入端相连接;
警戒传感输出电路单元由近距提示或门电路,防撞执行或门电路,控制输出电路组成;
防撞执行或门电路各输入端分别与A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B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C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D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防撞执行或门电路输出端与控制输出电路防撞输入端相连接:
近距提示或门电路各输入端分别与A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B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C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D米警戒传感电路执行信号输出端相连接;
近距提示或门电路输出端与控制输出电路提示输入端相连接;
控制输出电路防撞输出端与控制部分指挥控制单元输入端相连接;
控制输出电路消除输出端与控制部分恢复单元自动恢复电路输入端相连接;
控制输出电路声光提示输出端与控制部分声响电路单元 输入端相连接;
控制执行系统由控制部分,执行部分组成;
控制部分由指挥控制单元,恢复单元,声响电路单元组成;
恢复单元由手动恢复电路,自动恢复电路,恢复输出电路组成;
手动恢复电路由恢复按钮,手动恢复电路组成;
恢复按钮一端与控制部分火线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手动恢复电路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手动恢复电路输出端与恢复输出电路单元一输入相连接;
控制输出电路消除输出端与恢复单元自动恢复电路输入端相连接,自动恢复电路输出端与恢复输出电路单元另一输入相连接;
恢复输出电路单元输出端与指挥控制单元恢复输入端相连接;
即指挥控制单元恢复输入端与恢复输出电路单元输出端相连接;
指挥控制单元防撞信号输入端与控制输出电路防撞输出端相连接;
指挥控制单元执行输出端与执行部分动力部分伸出信号输入端相连接,指挥控制单元恢复输出端与执行部分动力部分缩回信号输入端相连接;
声响电路单元 输入端与控制输出电路声光提示输出端相连接;
控制执行系统由动力部分,减撞部分,运行轨道部分,伸缩部分,后防撞杠部分组成;
动力部分由动力控制电路,动力输出电路组成;动力控制电路的伸出,缩回两个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控制中心单元执行伸出输出端、缩回输出端相连接;动力控制电路的伸出,缩回两个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动力输出电路电机正转与反转两输入端相连接;动力输出电路电机动力轴与伸缩部分伸缩传动机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
减撞部分由左减撞部,右减撞部组成,左减撞部,右减撞部或为弹簧减撞器,或为密闭压缩空气减撞器,或为弹簧与压缩空气减撞器;左减撞部,右减撞部外连接减撞轴分别与伸缩部分左伸缩部伸缩后轴,右伸缩部的伸缩后轴相连接;
运行轨道部分左运行轨道,右运行轨道组成,左运行轨道,右运行轨道分别安装在车体内左右侧,伸缩部分左伸缩部,右伸缩部的伸缩轴分别安装在左运行轨道,右运行轨道内;
伸缩部分由左伸缩部,右伸缩部组成,左右伸缩部由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传动部分,行程开关组成;
连杆机构传动部分或由连杆从动部件,凸轮机构组成,或由齿轮机构组成;
左伸缩部凸轮机构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电路电机动力轴相相连接,左伸缩部连杆机构伸缩前轴后防撞杠部左连接轴相连接、后轴与左减撞部减撞伸缩轴相连接;右伸缩部凸轮机构动力输入轴与动力输出电路电机动力轴相连接,右伸缩部连杆机构伸缩前轴与后防撞杠部右连接轴相连接,后轴与由右减撞部减撞伸缩轴相连接;左伸缩部,右伸缩部的凸轮机构与左伸缩部,右伸缩部的连杆机构从动部件紧密靠拢;行程开关分别安装在左伸缩部,右伸缩部的连杆机构收缩成三角形的顶部,及连杆机构伸出成一条直线的部位;行程开关的连接端头串联在控制执行系统动力部分的电路中;
后防撞杠部分由后防撞杠连接轴与后防撞杠组成,后防撞杠内侧左右处分别有一突出后防撞杠左、右连接轴,后防撞杠左右连接轴分别与伸缩部分左右伸缩部前伸缩轴相连接,后防撞杠外侧分别安装了传感控制单元综合分段传感电路的各传感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宁来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5276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