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形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49778.0 | 申请日: | 2014-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20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戴继东;何昌盛;杨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思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5/00 | 分类号: | B25J5/00;B62D57/02;B25J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栋律师事务所 11425 | 代理人: | 朱玲 |
地址: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湖街道***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形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领域,尤其是一种球形机器人。
背景技术
球形机器人是一种具有球形外壳、以滚动方式行走的机器人。球形机器人是机器人运动方式的突破,其最大的特点是运动方式特殊,球形的外壳将使机器人能在失稳后获得最大的稳定性,与用轮子滚动行走的轮式机器人相比,不存在“翻倒”的问题,其球形结构可以自由地向任何方向旋转实现全方位滚动行走;与步行或爬行机器人相比,具有运动速度快、承载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具有驱动少、控制简单的特点。
据检索,中国发明专利CN101386173A公开了一种环境探测球形机器人,通过球壳内部设置运动机构来驱动机器人,该运动机构需要固定在球壳内部,这在机器人发生摔落时,其减震效果差,内部结构容易受到震动,可能造成故障。此外,目前,球形机器人的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且无法实现无线充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形机器人,能够实现不同方向的运动,其内部结构无需固定连接,抗震效果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球形机器人,包括球壳和球芯结构组件,球芯结构组件设置在球壳内部,球芯结构组件包括主板、两个驱动电机、电池、加重块、车轮、底盖,两个驱动电机的控制端均与主板连接,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一个车轮连接,底盖上设置加重块,加重块上方设置驱动电机,主板与电池连接。通过底盖上的加重块使球芯结构组件总是处于车轮在下的工作状态。
具体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与车轮轴的齿轮咬合传动,实现驱动电机带动车轮转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轮、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上述球芯结构组件的上方,支撑件上设置支撑轮轴,支撑轮轴两端连接支撑轮。在球形机器人运动时,通过支撑轮与球壳的上部接触滚动,使内部的球芯结构处于相对静止稳定的状态,同时保证了抗震的效果。
优选地,还包括弹簧压柱,弹簧压柱与支撑轮轴连接,用于保证支撑轮轴与球壳的充分接触。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压片,电池压片设置在电池上方,用于固定电池位置,保证电池与其他元件连接的紧密性。
进一步地,支撑件、底盖的材质为塑胶,保证了球芯结构与球壳接触部分的柔软性,提高球形机器人的抗震效果。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收线圈,接收线圈连接主板,接收线圈位于底盖上。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外部充电器,实现无线充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充电器,底座充电器包括线圈、充电PCB板,线圈连接充电PCB板。充电PCB板通过线圈将电能转化成电磁感应,进而对球形机器人内部的接收线圈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部控制系统,外部控制系统通过无线通讯与主板连接,用于控制球形机器人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球形机器人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重心偏离原理,通过底盖上的加重块使球芯结构组件总是处于车轮在下的工作状态;
2)采用设置在球芯结构上部的支撑轮,使球芯结构与球壳的上部滚动接触,内部的球芯结构处于相对静止稳定的状态,从而保证机器人的内部无需固定装置来保证内部结构的稳定,同时具备抗震效果;
3)设置接收线圈用于接收外部充电器,实现无线充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球芯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底座充电器的示意图。
图中,1、底座充电器,2、球芯结构,3、球壳上盖,4、球壳下盖,1.1、底座上盖,1.2、底座下盖,1.3、线圈固定件,1.4、开关键,1.5、橡胶垫片,1.6、充电PCB板,2.1、电池盒,2.2、底盖,2.3、接收线圈底盖,2.4、电机盖,2.5、车轮,2.6、支撑件,2.7、支撑轮,2.8、电池压片,2.9、电池,2.10、驱动电机,2.11、加重块,2.12,车轮轴,2.13弹簧压柱,2.14、支撑轮轴,2.15、PCB主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思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思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497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核反应堆安全壳通风系统的过滤器
- 下一篇:微波声波滤波器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