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尾气排放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637304.4 | 申请日: | 2014-10-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0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 发明(设计)人: | 孙跃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国力达沥青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53/18;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俊华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性沥青 生产 尾气 排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尾气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在高温生产中产生的烟气,没有处理装置,均是直接排放在大气中,造成局部环境的空气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尾气排放装置,解决现有技术,没有对烟气进行处理,造成空气污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尾气排放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冷却装置、过滤净化器、烟囱;所述过滤净化器包括水箱,一端位于水箱内底部、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通的进气管,以及一端与水箱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烟囱底部连通的出气管;所述水箱顶部还设有加液口,底部设有排液口,水箱内还设有位于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的过滤网;所述烟囱包括底部与出气管连通的外壳,设置于外壳底部的出液管,设置于外壳顶部的排气口,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外壳内部的活性炭层和除雾器。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碳层为两个以上;所述外壳内底部还设有导流板,该导流板倾斜设置,顶端位于出气管与外壳连接处的下方,底端位于出液管的口沿处。
再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为热交换器。
更进一步地,所述出液管由位于上部的中空倒圆台柱和位于下部的中空圆柱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冷却装置对尾气进行冷却,初步降低尾气温度,然后将尾气通入过滤净化器,对尾气进行净化,通过液体对尾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以及杂质进行过滤,同时可通过液体对尾气再次进行降温处理;随后通过烟囱进行气液分离,以及吸附掉尾气中的异味等,从而达到对尾气的净化处理,有效的避免了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冷却装置,2-水箱,3-进气管,4-出气管,5-加液口,6-排液口,7-过滤网,8-外壳,9-出液管,10-排气口,11-活性炭层,12-除雾器,13-导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所示,胶粉改性沥青生产尾气排放装置,包括依次通过管道连通的冷却装置1、过滤净化器、烟囱;所述过滤净化器包括水箱2,一端位于水箱内底部、另一端与冷却装置连通的进气管3,以及一端与水箱顶部连通、另一端与烟囱底部连通的出气管4;所述水箱顶部还设有加液口5,底部设有排液口6,水箱内还设有位于进气管与出气管之间的过滤网7;所述烟囱包括底部与出气管连通的外壳8,设置于外壳底部的出液管9,设置于外壳顶部的排气口10,以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于外壳内部的活性炭层11和除雾器12。其中,冷却装置可通过管道直接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连通,用于胶粉改性沥青生产装置产生的尾气(烟气),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将产生的尾气收集于收集罐中,然后通过管道将收集罐与冷却装置的进口连通,冷却装置可采用热交换器,也可采用现有的冷却设置,其主要作用就是对尾气进行初步的降温处理,最佳选择可利用热交换器吸收尾气的热量,加热热交换器中通过的水,对水进行加热,即可得到热水,然而热水就可以做其他利用;经过初步降温后的尾气通过进气管进入水箱内,由于水箱内有液体可对尾气进一步地进行降温,同时能够将为尾气中的粉尘、有害气体以及杂质进行初步的过滤,降低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当长时间使用后,只需将过滤的物质从排液口排出即可。由于尾气带有一定的热量会将水箱内的液体蒸发一部分,故而设置了加液口,方便向水箱内补入液体。为了能够及时了解到水箱内的水位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还可在水箱内设置水位检测器,能够时刻了解水箱内的水位,从而可实现及时注入液体,保证水箱能够正常的净化尾气。而本实施例在水箱内装入的液体为水,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其它液体。当尾气从水箱的出气管排出则会进入烟囱内,在烟囱内尾气首先经过除雾器,通过除雾器进行汽水分离,仅使气体通过,然后尾气则经过活性炭层,经过活性炭层对其进一步的净化,保证排出的气体不会污染空气。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碳层为两个以上;而本实施例采用四层活性炭层,经过四次吸附,能够彻底的将尾气中的异味等净化完全。然而本实施例的活性炭层的具体结构是由底部的带孔隔板,以及设置于带孔隔板上的活性炭组成。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现有的活性炭装置进行净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国力达沥青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国力达沥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73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