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1030.8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5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慧影;王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紫外光 硫化 串列 橡胶 电缆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生产线,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电缆外层涂覆绝缘或护层橡胶的生产线。
背景技术
依据传统橡胶连续硫化生产线的布置图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传统的蒸汽连续硫化生产方式具有如下不足之处:
1)生产线布置需要大型厂房,厂房投资很大,建设周期长;
2)设备投资很大,购置国产设备,通常情况下项目整体投资不小于3000万元;如果购置国外设备,通常情况下项目整体投资接近5000万元;
3)需要配套不小于4吨的蒸汽锅炉,燃煤锅炉由于环保原因根本不允许使用,只能采用燃气锅炉。燃气锅炉可以采用水煤气或天然气,水煤气设备、储运、环保等综合成本高。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最适合,但工业区市政燃气管道需要铺设专线,开口费用很高;
4)锅炉需要专业资质操作,安全性要求高;
5)锅炉与橡胶连续硫化生产线之间距离相当较长,管道费用高,热量损失较大;
6)橡胶连续硫化生产线需要操作人员较多,人力成本较大;
7)橡胶连续硫化生产线所使用胶料需要配套大型橡胶原料加工车间,对原料进行塑炼、混炼及制片(条),工作环境较差,员工需要定期体检和防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便、建设周期短、安全性良好、生产线之间距离短的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包括第一放线架、第一张紧调节器、第一水平牵引、第二张紧调节器、第一收线架和涂覆紫外装置;所述第一放线架内设有金属导线或缆芯,第一放线架用于贮存和放出金属导线或缆芯,第一放线架右侧设有第一张紧调节器。所述第一张紧调节器用于张紧金属导线或缆芯,第一张紧调节器右侧的金属导线或缆芯依次穿过第一涂覆紫外装置、第二涂覆紫外装置、第三涂覆紫外装置、第四涂覆紫外装置、第五涂覆紫外装置和第六涂覆紫外装置,其中涂覆紫外装置都在入线处设有橡胶涂覆装置并在出线处设有紫外光硫化装置,金属导线或缆芯涂覆橡胶并硫化后的成品随后通过第二张紧调节器与第一收线架连接。所述第一收线架用于回收和贮存金属导线或缆芯涂覆橡胶并硫化后的成品。
本实用新型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中所述橡胶涂覆装置包括涂覆容器、加料斗、模具和空气压力仓。所述橡胶涂覆装置下部设有空气压力仓,空气压力仓设有进气口,空气压力仓上部固定有涂覆容器。所述涂覆容器上、下表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上孔和下孔,涂覆容器的内部空间与空气压力仓的内部空间通过涂覆容器的下孔连通,空气压力仓设有下孔。所述空气压力仓的下孔和涂覆容器的下孔的孔径相同,涂覆容器上孔的孔径大于其下孔的孔径,涂覆容器的上孔设有模具。所述模具为圆孔模具,模具的孔径大于涂覆容器下孔的孔径,第一涂覆紫外装置的模具到第六涂覆紫外装置的模具孔径逐渐增大,涂覆容器设有加料斗,空气压力仓利用气压将涂覆容器的下孔内的液体顶起,使液体不会顺涂覆容器的下孔泄漏出来。
本实用新型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中所述紫外光硫化装置包括光源、聚光板、风冷系统和套筒。所述套筒套装在金属导线或缆芯外圆周面上,套筒的内圆周面周向均匀设有三组光源。所述光源设有聚光板。所述聚光板用于将光源未对金属导线或缆芯直射的光反射到金属导线或缆芯上,套筒上设有风冷系统。
本实用新型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中所述第一涂覆紫外装置、第三涂覆紫外装置、第五涂覆紫外装置的三组光源在金属导线或缆芯周向的0°、120°、240°设置。所述第二涂覆紫外装置、第四涂覆紫外装置、第六涂覆紫外装置的三组光源在金属导线或缆芯周向的60°、180°、300°设置。
本实用新型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中所述第一放线架旁设有第二放线架。所述第一收线架旁设有第二收线架。所述第二放线架用于与第一放线架交替使用,第二收线架用于与第一收线架交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10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