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31030.8 | 申请日: | 2014-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5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孙慧影;王振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紫外光 硫化 串列 橡胶 电缆 生产线 | ||
1.一种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放线架(11)、第一张紧调节器(21)、第一水平牵引(5)、第二张紧调节器(22)、第一收线架(91)和涂覆紫外装置;
所述第一放线架(11)内设有金属导线或缆芯,第一放线架(11)用于贮存和放出金属导线或缆芯,第一放线架(11)右侧设有第一张紧调节器(21),所述第一张紧调节器(21)用于张紧金属导线或缆芯,第一张紧调节器(21)右侧的金属导线或缆芯依次穿过第一涂覆紫外装置(31)、第二涂覆紫外装置(32)、第三涂覆紫外装置(33)、第四涂覆紫外装置(34)、第五涂覆紫外装置(35)和第六涂覆紫外装置(36),其中涂覆紫外装置都在入线处设有橡胶涂覆装置(8)并在出线处设有紫外光硫化装置(7),金属导线或缆芯涂覆橡胶并硫化后的成品随后通过第二张紧调节器(22)与第一收线架(91)连接,所述第一收线架(91)用于回收和贮存金属导线或缆芯涂覆橡胶并硫化后的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涂覆装置(8)包括涂覆容器(81)、加料斗(82)、模具(83)和空气压力仓(84),所述橡胶涂覆装置(8)下部设有空气压力仓(84),空气压力仓(84)设有进气口,空气压力仓(84)上部固定有涂覆容器(81),所述涂覆容器(81)上、下表面的中部分别设有上孔和下孔,涂覆容器(81)的内部空间与空气压力仓(84)的内部空间通过涂覆容器(81)的下孔连通,空气压力仓(84)设有下孔,所述空气压力仓(84)的下孔和涂覆容器(81)的下孔的孔径相同,涂覆容器(81)上孔的孔径大于其下孔的孔径,涂覆容器(81)的上孔设有模具(83),所述模具(83)为圆孔模具,模具(83)的孔径大于涂覆容器(81)下孔的孔径,第一涂覆紫外装置(31)的模具(83)到第六涂覆紫外装置(36)的模具(83)孔径逐渐增大,涂覆容器(81)设有加料斗(82),空气压力仓(84)利用气压将涂覆容器(81)的下孔内的液体顶起,使液体不会顺涂覆容器(81)的下孔泄漏出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光硫化装置(7)包括光源、聚光板(72)、风冷系统和套筒(73),所述套筒(73)套装在金属导线或缆芯外圆周面上,套筒(73)的内圆周面周向均匀设有三组光源,所述光源设有聚光板(72),所述聚光板(72)用于将光源未对金属导线或缆芯直射的光反射到金属导线或缆芯上,套筒(73)上设有风冷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涂覆紫外装置(31)、第三涂覆紫外装置(33)、第五涂覆紫外装置(35)的三组光源在金属导线或缆芯周向的0°、120°、240°设置,所述第二涂覆紫外装置(32)、第四涂覆紫外装置(34)、第六涂覆紫外装置(36)的三组光源在金属导线或缆芯周向的60°、180°、300°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线架(11)旁设有第二放线架(12),所述第一收线架(91)旁设有第二收线架(92),所述第二放线架(12)用于与第一放线架(11)交替使用,第二收线架(92)用于与第一收线架(91)交替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化紫外光硫化串列橡胶电缆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调节器(21)到第一涂覆紫外装置(31)之间设有第一恒张力转向导轮,第三涂覆紫外装置(33)和第四涂覆紫外装置(34)之间设有第一高稳定性转向牵引轮(4),第六涂覆紫外装置(36)与第二张紧调节器(22)之间设有第二恒张力转向导轮,所述第一高稳定性转向牵引轮(4)位于第一恒张力转向导轮和第二恒张力转向导轮的上侧,第一高稳定性转向牵引轮(4)包括电机、减速箱和包带牵引轮等装置,第一高稳定性转向牵引轮(4)通过电机驱动牵引轮将金属导线或缆芯从下向上拉起并向下输送,第一恒张力转向导轮到第一高稳定性转向牵引轮(4)之间的金属导线或缆芯和第一高稳定性转向牵引轮(4)到第二恒张力转向轮之间的金属导线或缆芯均为竖直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31030.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