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针管笔头的检测收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13328.6 | 申请日: | 2014-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3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意瑞纳米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892 | 分类号: | G01N21/8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张海英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针管 笔头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圆珠笔的针管笔头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管笔头的检测收料系统。
背景技术
国内圆珠笔生产一般都是采用多台机床分多道工序完成车削、钻孔、清洗、检测,然后再在另外几台机床上进行加珠与收口工序加工,加工精度差,生产效率低,还占据厂房很大面积;针对上述问题,曾有多工位圆珠笔笔头自动加工机床,这种机床大大提高加工效率,减小机床占地面积,然而,笔头在制造过程中,会出现未装有钢珠的不合格品,这种不合格品的混入将会使得后续售卖和使用出现严重的问题,也会导致这些不合格品直接被扔掉而造成浪费。
目前,在笔头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采用人工目测的方法进行检测的,这时,人工抓取一批笔头进行目视检测判断,挑选不良品,导致人们容易视觉疲劳,不仅使得检测工作效率低下,且无法保证检测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针管笔头的检测收料系统,其在圆珠笔的针管笔头的加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地检测针管笔头是否安装有钢珠,并对装有钢珠和未装上钢珠的针管笔头进行分类收纳。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针管笔头的检测收料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柱,以及设置于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并可相对转动的上平台和下平台,所述下平台的底部设置有良品箱和不良品箱;所述下平台上设置有多个环形排布的用于固定针管笔头的固定位,所述下平台的所述固定位处对应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良品箱和不良品箱分别通过良品通道和不良品通道连通,所述通道的底部设置有向一侧翻转以打开所述通道与所述不良品通道、或向另一侧翻转以打开所述通道与所述良品通道的挡板;所述上平台的底部设置有检测工位和收料工位,所述检测工位设置有用于检测位于所述检测工位的下方的所述固定位上的针管笔头是否装有钢珠的探头,所述收料工位设置有用于将经过所述检测工位检测并位于所述收料工位的下方的所述固定位上的针管笔头压入所述通道的可升降的压头;所述上平台上设置有当所述探头检测到针管笔头未装有钢珠时闪亮的指示灯,以及控制装置,所述指示灯、所述探头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下平台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下平台转动以使在所述检测工位检测后的针管笔头运行至所述收料工位的下平台驱动装置,所述挡板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挡板翻转的挡板驱动装置,所述压头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压头上下升降的压头驱动装置,其中,所述下平台驱动装置、所述挡板驱动装置以及所述压头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探头包括与所述上平台连接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前端设置有触点传感器,所述伸缩杆连接有用于驱动所述伸缩杆以带动所述触点传感器下降并感应所述针管笔头的伸缩杆驱动装置,所述伸缩杆驱动装置、所述触点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当所述伸缩杆带动所述触点传感器下降到预设位置,所述触点传感器未感应到针管笔头时,则判断为针管笔头的顶端未装有钢珠,则所述指示灯闪亮。
其中,所述固定位设置有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夹紧装置包括呈三角形排布的气动装置,所述气动装置包括能进行伸缩运动的拉杆,以及与所述拉杆的后端连接并用于用于驱动所述拉杆夹紧或松开针管笔头的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拉杆的前端连接有柔性夹持片。
其中,所述通道包括形成台阶型孔的位于上部的第一通道以及位于下部的第二通道,所述挡板位于所述第二通道中,且所述第二通道的半径略大于所述挡板的翻转半径,所述第一通道的直径略大于所述针管笔头的直径。
其中,所述挡板的中性面处设置有带动所述挡板翻转的翻转轴,所述翻转轴连接所述挡板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挡板包括位于所述翻转轴的两侧的水平设置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
当所述指示灯不亮时,所述挡板翻转至所述第一挡板的悬置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外侧的内侧面相适应,所述挡板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良品通道;
当所述指示灯闪亮时,所述挡板翻转至所述第二挡板的悬置端与所述第一通道的靠近内侧的内侧面相适应,所述挡板连通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不良品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意瑞纳米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意瑞纳米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613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晶体管试验参数采集系统
- 下一篇:编码自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