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9666.9 | 申请日: | 2014-10-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26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玉冈健人;福岛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D25/08 | 分类号: | F04D25/08;F04D29/30;F04D29/58;F04D2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蔡丽娜 |
地址: | 日本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装置 | ||
1.一种冷却装置,其包括:
叶轮,其围绕朝向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旋转,且具有沿周向排列的多个叶片和支承所述叶片的叶片支承部;
马达,其使所述叶轮旋转;
基底部,其支承所述马达;以及
马达电路板,其配置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且向马达的线圈提供驱动电流,
所述冷却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叶片中的在周向上相邻的至少一对所述叶片之间存在有从该叶片的轴向上侧的边缘到达轴向下侧的边缘且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对置地开口的流路,
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具有能够接触热源的热源接触部,
所述叶片的至少一部分具有轴向下侧的边缘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对置的叶片边缘对置部,
所述马达电路板的最外缘部位位于比所述叶片边缘对置部的径向内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电路板的最外缘部位位于比所述叶片支承部的外端靠径向内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的最下端与在轴向上与其对置的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轴向距离在80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边缘对置部的全长的四分之一以上为轴向下侧的边缘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800μm以下的接近对置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支承部的下端位于比所述叶片的最下端靠轴向上侧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一个以上所述叶片边缘对置部的比径向上的中点靠径向外侧的区域中的二分之一以上为所述接近对置部的所述叶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却装置具有一个以上所述叶片边缘对置部中的比所述接近对置部靠径向内侧的区域处的所述叶片的轴向下侧的边缘与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在800μm以上的所述叶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设所述流路在周向上的最大宽度为W(m)、所述叶片中的与所述流路相邻的叶片的所述接近对置部处的同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的平均值为G(m)、所述流路在周向上具有最大宽度的部位处的所述叶片的周向旋转速度为S(m/sec)、充满所述冷却装置的周围的气体的运动粘度为v(m2/sec)时,
G×S/v小于500,
G×W/v大于等于100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部具有一端与所述马达电路板电连接而另一端与外部电连接的导线,
所述基底部具有上下贯通的导线插入口和从所述导线插入口朝向外周端在径向上贯通的导线引导部,
所述导线穿过所述导线插入口,并经过所述导线引导部被引到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引导部为所述基底部的下表面的槽,
所述导线引导部的径向大小比周向宽度大,
所述导线引导部的深度比所述导线的轴向的厚度深。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引导部为所述基底部的上表面的槽,
所述导线引导部的径向大小比周向宽度大,
所述导线引导部的深度比所述导线的轴向的厚度深。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的厚度比所述导线的轴向厚度厚。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线为柔性印刷电路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部在比所述多个叶片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具有朝向轴向上方延伸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的末端具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固定部件插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966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良的自动控制智能气泵
- 下一篇:一种易启动的滑阀真空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