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导热结构LED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96088.3 | 申请日: | 2014-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44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左友斌;杨建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英诺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64 | 分类号: | H01L33/64;H01L33/6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博锐专利事务所 44275 | 代理人: | 张明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热 结构 led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导热结构LED芯片。
背景技术
散热问题是大功率型LED需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散热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灯的寿命和节能效果。LED是靠电子在能带间跃迁产生光的,其光谱中不含有红外部分,所以LED芯片的热量不能靠辐射散发。如果LED芯片中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会加速器件的老化。一旦LED芯片的温度超过最高临界温度(跟据不同外延及工艺,芯片温度大概为150℃),往往会造成LED芯片永久性失效。传统LED芯片正装结构(见图1)包括金线11、蓝宝石衬底12、电极13、固金导热胶层14、高导热基板15组成,其热量需要经过蓝宝石传递,蓝宝石导热系数46W/MK,致使PN结温大部分热量被阻隔,只有少部分热量通过传导至基板,且正装结构的P/N电极层与发光为同侧,P/N电极面积阻挡部分发光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效率高、性能稳定的高导热结构LED芯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高导热结构LED芯片,包括基板和蓝宝石衬底,所述蓝宝石衬底面向基板一侧设有N半导体层,所述N半导体层面向基板一侧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发光层和N电极,所述发光层一侧表面与N半导体层连接另一侧表面依次设有P半导体层和P电极;
所述N电极通过第一导热金属层与基板连接,所述P电极通过第二导热金属层与基板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金属层、第二导热金属层、发光层、P半导体层、P电极和N电极的裸露外表面设有绝缘材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高导热结构LED芯片相对于传统LED芯片,减少了金线封装工艺,省掉导线架、打线步骤,应用时,无需固晶和打线封装,而是直接采用回流焊接在基板上,因此成本更低廉;2、本实用新型高导热结构LED芯片不会出现因金线虚焊或接触不良引起的不亮、闪烁、光衰大等问题,因此,相比于传统封装芯片,稳定性更好;3、相比于传统封装芯片,本实用新型高导热结构LED芯片密度增加了16倍,封装体积却缩小了80%,灯具设计空间更大;4、本实用新型高导热结构LED芯片在应用时无固晶胶、无高阻热系数的蓝宝石夹在芯片内部,其工作时的热量通过电极和导热金属层传导至高散热基板上,散热性能是正装芯片的6倍。5、本实用新型高导热结构LED芯片的P/N电极层与发光不在同侧,P/N电极面积不阻挡发光层,提高了光的出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为LED芯片传统正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高导热结构LED芯片生成导通金属层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高导热结构LED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1、金线;12、蓝宝石衬底;13、电极;14、固金导热胶层;15、高导热基板;
21、蓝宝石衬底;22、N半导体层;23、发光层;24、P半导体层;25、P电极;26、N电极;27、导通金属层;28、第一导热金属层;29、第二导热金属层;30、绝缘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提供一条导热通道让热量从PN结往外散出,将PN结产生的热量通过高导热材料传导至高散热基板上,热量传递避开蓝宝石层,高导热材料既可以将热量进行传递,又可以满足外部电路连接。
现有的正装LED芯片热量导出结构:半导体(热源)-金层电极(导热系数317w/mk)-蓝宝石(导热系数46w/mk)。
本实用新型高导热结构LED芯片热量导出结构:半导体(热源)-金层电极(导热系数317w/mk)-铜层(导热系数401w/mk)。
实施例1
请参照图2、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导热结构LED芯片,包括基板和蓝宝石衬底21,所述蓝宝石衬底21面向基板一侧设有N半导体层22,所述N半导体层22面向基板一侧表面的两端分别设有发光层23和N电极26,所述发光层23一侧表面与N半导体层22连接另一侧表面依次设有P半导体层24和P电极25;
所述N电极26通过第一导热金属层28与基板连接,所述P电极25通过第二导热金属层29与基板连接,所述第一导热金属层28、第二导热金属层29、发光层23、P半导体层24、P电极25和N电极26的裸露外表面设有绝缘材料层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英诺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英诺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96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
- 下一篇:一种垂直结构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