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72120.4 | 申请日: | 2014-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0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增名;潘震;杨姗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周晓萍;雷秋芬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降温 式中冷器 | ||
1.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层和制冷剂层,所述空气层包括换热芯体(1)、连通在换热芯体(1)两端的中冷进气口(2)和中冷出气口(3),所述制冷剂层包括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上集液管(6)、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后排扁管(10)、下集液管(7)和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所述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位于换热芯体(1)设置中冷出气口(3)的同一端,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位于换热芯体(1)设置中冷进气口(2)的同一端;所述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7)分别焊接在换热芯体(1)的上、下两侧,上集液管(6)与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连通,下集液管(7)与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连通;所述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和后排扁管(10)位于换热芯体(1)内,并从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一侧依次间隔连通在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7)之间;所述上集液管(6)内对应前排扁管(8)与中排扁管(9)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一隔板(61),上集液管(6)内对应后排扁管(10)与上集液管(6)靠近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的端部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二隔板(62),所述下集液管(7)内对应中排扁管(9)与后排扁管(10)之间的位置设置第三隔板(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扁管(8)、中排扁管(9)和后排扁管(10)的结构相同,均由从前向后间隔设置的3~5层扁管(13)组成,扁管(13)的上、下两端对应与上集液管(6)和下集液管(7)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层扁管(13)之间焊接若干翅片(1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若干翅片在两层扁管(13)之间呈首尾相接的波浪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自降温式中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进口压板组(4)通过管路连通汽车空调系统的蒸发器,所述制冷剂出口压板组(5)通过管路连接汽车空调系统的压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721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非接触式结构的电子油门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过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