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罩前缓冲块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561696.0 | 申请日: | 2014-09-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7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 发明(设计)人: | 倪海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25/12 | 分类号: | B62D25/1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 地址: | 20161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缓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前缓冲块。
背景技术
当今世界上的汽车技术飞速发展,汽车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从技术含量上不断提高,尤其是与人直接接触的功能件,其技术含量越高,汽车得到的评价也就越高。汽车上的发动机罩是经常被开关的部件,在关闭时发动机罩落下时的缓冲是很重要的,如果缓冲不好就会导致发动机罩漆面损坏,甚至造成接触部件的损坏。
对于发动机罩缓冲块本身来说,一般采用橡胶材料,橡胶本身的硬度和弹性都是有限度的。有时,为了提高发动机罩的缓冲范围,往往增大缓冲块本身的高度,而缓冲块如果过高,当发动机罩落下时,往往会产生弯曲,而不是竖直的支持,从而降低缓冲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发动机罩前缓冲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罩前缓冲块,主要由PP材质的零件一和TPE材质的零件二组成,所述零件一和所述零件二通过二次包胶注塑工艺连接成一体,所述零件一包括零件本体和两个卡脚结构,所述零件一的零件本体被包裹在所述零件二内,所述两个卡脚结构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
所述零件一的零件本体设置有井字形掏胶结构,并且所述两个卡脚结构之间设有凹槽。
优选地,所述零件二承受碰撞的表面设有多个缓冲凹槽。
优选地,所述多个缓冲凹槽规则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承受较大缓冲力,有效的避免了发动机罩关闭时碰撞车身造成车身表面变形的问题,同时起到发动机罩关闭时消声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前缓冲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前缓冲块的一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前缓冲块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前缓冲块的零件一的一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前缓冲块的零件一的另一视角的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罩前缓冲块的使用状态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举例说明,而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请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罩前缓冲块,其主要由PP材质的零件一1和TPE材质的零件二2组成,其中零件一1和零件二2通过二次包胶注塑工艺连接成一体,零件一1包括零件本体11和两个卡脚结构12,请参见图4,其中零件一1的零件本体11被包裹在零件二2内,两个卡脚结构12用于与车身钣金连接;
请参见图4和图5,零件一1的零件本体11设置有井字形掏胶结构111,并且两个卡脚结构12之间设有凹槽121。
请参见图3,在本实施例中,零件二2承受碰撞的表面设有多个规则排列的缓冲凹槽21。
在本实用新型及上述实施例中,零件一和零件二采用不同材质,零件一的材质为PP,其相比零件二的TPE材质硬度稍硬,因此零件一上设计的两个卡脚结构,能保持与钣金间具有一定的卡接力,加强与车身钣金的固定力度,防止该缓冲块断裂脱落风险;同时两个卡脚结构的设计,防止了缓冲块产品因转动导致功能失效的风险;
零件二的材质为TPE,此材质较零件一的 PP材质硬度稍软,可以很好的起到碰撞时缓冲的效果,防止因强烈碰撞导致开裂;
同时,零件一的零件本体设置井字型掏胶结构111,该井字型掏胶结构增大了零件二与零件一之间的接触面积,防止了零件二与零件一易脱开的风险,同时也防止了零件二因壁厚太厚导致产品表面产生缩痕的问题;并且,零件一在两个卡脚结构12之间设有凹槽121,二次注塑包胶件的材料可流至此凹槽121内,使得二次包胶形成连贯无断点包胶,进一步加强了对零件一包裹力度,防止零件一与零件二易脱开的风险。
此外,零件二在其碰撞面设置的缓冲凹槽进一步增强了该缓冲块的缓冲效果,减小了相对的缓冲块缓冲压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鹿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616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