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39972.3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6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德;梁国辉;周新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分局 |
主分类号: | B65G53/56 | 分类号: | B65G53/56;B65G53/46 |
代理公司: | 西宁金语专利代理事务所 63101 | 代理人: | 哈庆华 |
地址: | 810007 ***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输送 水泥 管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大型水电站建设施工中散装胶凝材料转运管理的输送水泥管道。
背景技术
原设计管路系统为单上灰管、单收尘器、一条主管路,管路长169m,输送物料品种单一。由于主卸灰管路过长,运行时出现了散装物料“走近路”和堵管现象,离停车泊位越远的罐,越难进灰,有的甚至不进灰,无法实现多品种火车罐体同时卸灰的要求,不能保证流域工程的需要。
经过技术改造形成现在的双上灰支管、双收尘器、二条平行的主管路,将原16个储存罐分为三个区:一区设置5个胶凝材料储存罐为粉煤灰储存罐,第一水平主灰管和第二水平主灰管长52m;二区7个胶凝材料储存罐为中热水泥储存罐,第一水平主灰管和第二水平主灰管长78m;三区4个胶凝材料储存罐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储存罐,第一水平主灰管和第二水平主灰管长39m。通过改造系统的卸灰能力大大提高,同时也实现了多品种火车罐体同时卸灰的要求,保证了流域工程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原设计管路系统为单上灰管、单收尘器、一条主管路不能实现卸灰,改造为双上灰支管、双收尘器、二条平行的主管路,并且将16个储存罐及其管路系统分为三个区,从而顺利实现了卸灰。
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包括胶凝材料储存罐、储罐第一上灰支管、储罐第二上灰支管、第一水平主灰管、第二水平主灰管、助吹管、主风管,所述的第一水平主灰管、第二水平主灰管、助推管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槽钢支架上,槽钢支架下方设置支撑卸灰管道的卸灰大架;所述的胶凝材料储罐共设置16组,分为三个区:一区设置5个胶凝材料储存罐为粉煤灰储存罐,第一水平主灰管和第二水平主灰管长52m;二区7个胶凝材料储存罐为中热水泥储存罐,第一水平主灰管和第二水平主灰管长78m;三区4个胶凝材料储存罐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储存罐,第一水平主灰管和第二水平主灰管长39m。
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一种输送水泥管道设置了多组卸灰管道,大大提高了胶凝材料转运站散装胶凝材料装卸系统的能力,卸灰能力可以达到每天7200吨,满足流域各大型水电站散装胶凝材料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改变原有的设计主灰管路,根据系统卸车方案及管道最大当量长度的确定,采用8辆车皮的卸车方法为最佳方案,系统卸车可采取任意泊位不同物料的卸车,其主卸灰管最大通过贮存罐数为7个罐。最大限度地缩短主卸灰管的长度,避免在散装物料输送过程中产生死料、混料、堵料的发生。采取分区、分段的方法来消除故障源,一区5个罐为粉煤灰水平主卸灰管长52m;二区7个罐为中热水泥水平主卸灰管长78m;三区4个罐为普通硅酸盐水泥水平主卸灰管长39m。最大管道当量长度结果为:Le=116.5m。有效地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最佳工况为8辆车皮卸车、水平主卸灰管最长可达78m。
管路分区后,三路主灰管在卸灰时,形成3套独立的卸灰系统,可实现单对单、多对多联合卸车模式,同时也实现了多品种火车罐体同时卸灰的要求,由于主灰管路水平距离得到了大大缩减,堵灰现象被彻底消除,卸车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卸装散装水泥效率高,操作自动化程度高,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不仅提高了散装胶凝材料转运管理水平,加快了卸装散装水泥和建筑工程进度,给电站建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有如下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一区管道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二区管道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三区管道设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主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上卸式卸灰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下卸式卸灰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卸灰平台库侧卸车接口端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并联输送水泥管道库侧卸车接口端装车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分局,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第六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399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