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承载式挖掘装载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15794.0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8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9/06 | 分类号: | E02F9/06;E02F7/02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吴无惧 |
地址: | 550003***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载 挖掘 装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挖掘装载机的底盘结构,属于挖掘装载机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履带式挖掘装载机的结构基本是传统的门架和运输机构一体式结构如图1。
整机采用传统的门架和运输机构一体式结构的缺点:(1)工作时运输机构震动很大,结构不稳定;(2)门架结构易被撕裂。(3)抬槽油缸受挖装机构冲击的影响易出现故障;(4)整机外形缺乏整体美感。门架和运输机构一体式结构如图2,其结构是将门架加工完毕后按设计尺寸焊接到运输机构上,用于安装挖装机构。如此设使得致挖装机构工作时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全部传递给运输机构,导致运输机构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而与其连接的零部件便成为整机的薄弱环节,故障频繁。
这种结构设计还导致覆盖件及其支撑结构的外形完全取决于设计者的思维,所以整机外形各式各样,无统一标准,缺乏整体美感,不利于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承载式挖掘装载机,克服传统运输机构震动很大,结构不稳定,门架结构易被撕裂,抬槽油缸受挖装机构冲击的影响易出现故障,整机外形缺乏整体美感和不易标准化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全承载式挖掘装载机,包括门架,行走底架,左、右履带护板和运输机构,门架,行走底架和左、右履带护板为一体式结构,行走底架一端的两个驱动轮安装座间设置有连接体,运输机构与行走底架相连且独立于门架。
门架,行走底架和左、右履带护板采用整体焊接方式相连。
采用门架与行走底架一体式的行走底盘,将挖装机构工作时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全部传递给结构强度可靠的行走底架,以减小运输机构的震动。
采用加高左右履带护板的立板,使履带护板形成外形固定左右两部分结构(底盘左翼和底盘右翼),然后将门架和行走底架焊接连成一体,使门架、履带护板和底架形成一个整体,保证底盘具有足够抗冲击的结构强度,同时使履带护板具有固定的覆盖件及其支架的结构外形。固定的框架外形可形成统一外形设计,有利于产品标准化和系列化的要求。
连接体包括弧形底板,弧形底板上设置有油缸支座,弧形底板的一侧与厚壁钢管相连,厚壁钢管上设置有连接筋板。
连接体的结构功能主要是将底盘左右两侧的驱动轮安装座和底盘左、右翼(左、右履带护板)连接成一体。其具体结构是采用厚度为16mm的弧形底板、外径为φ200mm的厚壁钢管、油缸支座和若干连接筋板加工成一整体,形成一个贯通左右翼的腔体结构(见连接体示意图)。该结构的结构强度高,连接可靠,同时对设备的行走传动装置(行走马达)、液压管和电缆等元件起到遮挡和保护作用。
采用挖掘装载机两驱动轮安装座通过连接体相连的结构设计,使底盘支架结构强度更可靠,管路系统布置更加隐蔽,增加设备的品质感。
采用与门架分离的独立式运输机构,使运输机构仅与行走机构连接,以保证其工作时保持基本稳定,减少相关零部件的故障率,同时提高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底盘全承载式结构的设计,该设计解决了:(1)优化了运输机构的受力情况,整机工作时避免运输机构强烈震动,减少了门架被撕裂和与运输机构相关零部件易损坏的问题,提升了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2)优化了设备的外形设计,为产品的系列化标准化奠定基础,提升了设备整体美感和品质感。
经过改进后的全承载式挖掘装载机具有非常好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全新的外形设计使设备在视觉上焕然一新。该创新设计充分利用了全承载式结构的特点对液压系统、电气系统和相关附件的整体布局进行了大量的改进。经验证该创新的设计获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挖掘装载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传统的门架与运输机构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架,行走底架和左、右履带护板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门架与运输机构分离的独立式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驱动轮安装座之间的连接体示意图;
图7为连接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传统的挖掘装载机,包括挖掘机构1,门架2,运输机构7和行走机构3,其中如图2所示,门架2和运输机构7为相连的一体式结构,通常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二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五局集团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157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特异性抗体
- 下一篇:一种融入用户隐性信息的电子商务个性化推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