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风扇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03768.6 | 申请日: | 2014-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4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洪震;孟祥山;胡志胜;陈晓东;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5/02 | 分类号: | F01P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风扇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具体涉及发动机风扇支架。
背景技术
发动机风扇尤其是硅油离合器风扇,具有较大的转动惯量与自重,同时会受到较大的皮带力的作用,因此对支撑发动机风扇的支架就有较高的刚度和耐疲劳强度的要求,因此现行的发动机风扇支架多为铸铁结构或相对比较笨重的厚壁铸铝结构,此种结构不利于发动机的轻量化设计,且壁厚较大的铸铝件易产生铸造气孔、疏松等缺陷,形成潜在的失效隐患。而如果对支架采取减重措施使得壁厚较薄的话,又容易造成强度不够,且容易产生振动而影响NVH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质量轻、强度高、NVH性能优良的发动机风扇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风扇支架,所述发动机风扇支架为压力铸造的铝合金件,所述发动机风扇支架具有轴承孔和安装孔,所述发动机风扇支架具有减重腔,所述减重腔在所述发动机风扇支架的背面开口但并不延续到所述发动机风扇支架的正面,所述减重腔绕所述轴承孔呈放射状排列。
优选地,所述减重腔大小各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轴承孔内设有卡槽。
优选地,所述减重腔之间具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各不相同。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厚度各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力铸造铝合金件,在较薄壁厚的情况下拥有较强的刚度与疲劳强度,质量较轻,而减重腔绕轴承孔呈放射状排列,也就意味着减重腔之间的材料成放射状排列,而轴承及风扇是周向旋转,这使得减重腔在获得减重效果的同时,不会成为噪声扩散源。
进一步地,减重腔的大小各不相同、加强筋的长度、厚度各不相同均能够防止共振的发生,避免了薄壁结构容易产生噪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动机风扇支架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动机风扇支架底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发动机风扇支架俯视图。
上图中标记说明:1、卡槽;2、轴承孔;3、减重腔;4、加强筋;5、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动机风扇支架为压力铸造的铝合金件,因此能够具备较薄的壁厚,并且铸造气孔、疏松等缺陷较少。发动机风扇支架具有轴承孔2和安装孔5。轴承孔2用于安装轴连轴承,并且利用轴承孔2内的卡槽1对轴连轴承进行轴向限位。安装孔5用于将发动机风扇支架紧固到发动机上。所述发动机风扇支架具有多个减重腔3。以发动机风扇支架的底面,即与发动机贴合的面为背面,以发动机风扇支架朝向发动机外部的面为正面,则从图1可见,减重腔3在发动机风扇支架的背面开口但并不延续到发动机风扇支架的正面,也就是说,从图2中能够观察到减重腔3但在图3中不能观察到减重腔3。
参考图2,减重腔3绕轴承孔2呈放射状排列,也就是说,减重腔3距离轴承孔2越近宽度d越小,距离轴承孔2越远宽度d越大。同时,两个相邻的减重腔3之间的材料形成了加强筋4,加强筋4因此也是绕轴承孔2呈放射状排列的。而在工作过程中,轴承及风扇是周向旋转,这使得减重腔在获得减重效果的同时,不会成为噪声扩散源。同时,每个减重腔3的大小均不相同,每条加强筋4的厚度W和长度L也不相同,这使得减重腔3能够尽量避免与发动机、风扇产生共振,而且加强筋的形状多样,在增加了强度的同时也能够防止共振的发生,避免了薄壁结构容易产生噪声的影响。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50376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两缸柴油机
- 下一篇:一种带废气引射的排气后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