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92193.2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46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谢飞飞;赵帅;徐明;张申祥;吴永生;王先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N29/04;F16N29/02;F16N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姜溯洲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测试 设备 轴承 密封 组件 润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测试设备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本身就是一个附带有高速旋转机构的机器,其转速高达6000rpm以上,与发动机相关的许多测试设备的转速也会高达数千转每分钟,多数设备旋转轴的转动部分均采用转动轴、高速轴承结构,凡采用高速轴承的转动结构,就需要对高速轴承进行润滑,防止高速轴承出现磨损、抱死的情况。目前的润滑方式有脂润滑和油润滑两种。其中,脂润滑是指将高速轴承所在的密封区域注入润滑脂,由润滑脂填满整个轴承内部空隙,润滑脂在轴承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脂膜,以达到减小轴承摩擦阻力、避免轴承磨损的目的。但是,脂润滑摩擦阻力较大、散热效果稍差,同时润滑脂较难监控其状态,即内部密封的润滑脂较难判断其是否变质、失效等,只能通过定期更换润滑脂的方式来避免可能产生的损坏。油润滑是将轴承的部分组织浸入到润滑油中,靠轴承自身的转动带起部分润滑油,将润滑油逐渐带至其它部位,实现整个轴承的润滑。然而,当轴承旋转速度较大时,浸入润滑油的部分产生的阻力较大,同时与润滑油的高速接触、摩擦会产生较大的热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持续稳定地向发动机测试设备中主轴承提供润滑油的润滑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包括:
油箱,其用于盛放润滑油;
流量调节阀,其通过管路分别与轴承密封组件的进油孔和所述油箱相连接;该轴承密封组件的出油孔通过管路与所述油箱相连接;
油泵,其与所述流量调节阀相连接;
电控系统,其用于调节控制所述油泵,监控所述油箱内的液位,以及当润滑系统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优选地,所述电控系统包括:控制装置、电源、声光报警器和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油箱内,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电源、所述声光报警器、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油泵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为16位微处理器。
优选地,所述液位传感器为浮子式液位传感器,测量精度为±0.5mm。
优选地,所述油泵为单向电阻起动异步电动机。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阀为流量调节范围在14~18滴/分钟的调节阀。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阀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内径为所述流量调节阀与所述轴承密封组件进油孔之间的管路内径的1.5倍。
优选地,所述流量调节阀与所述轴承密封组件进油孔之间的管路内径和所述轴承密封组件出油孔与所述油箱之间的管路内径相等。
优选地,润滑系统中所述的管路均为透明油管。
本实用新型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相对于脂润滑,对轴承的阻力更小,与轴承产生的摩擦热量更小,且润滑油本身也能将部分热量带出至润滑油箱中。润滑油流量可以在流量调节阀允许调节范围内自主调节,以适应不同种类轴承润滑需要。油泵的状态可以通过电控系统对其进行监测,当油泵发生异常时,可发出报警信号,避免了因油泵故障而导致轴承无法润滑现象的发生。电控系统还可对油箱内的液位的进行监控,当液位过低时,可发出报警信号,避免因缺油造成整个润滑系统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中机械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中接头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中连接螺母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中锁紧卡环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测试设备中轴承密封组件的润滑系统中电控系统示意图。
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为:1油箱、2流量调节阀、3轴承密封组件、4油泵、5转动轴、6接头、7锁紧卡环、8连接螺母、a控制装置、b电源、c声光报警器、d液位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921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化天然气(LNG)储罐零排放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电视机底座及电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