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支撑座结构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89534.0 | 申请日: | 2014-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5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易凌;彭锋;汤林生;丁良奇;方丽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撑 结构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支撑座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上支撑座通常用于减震器滑柱总成,用于滑柱与车身的连接,起到衰减振动,隔离噪音的作用。上支撑座通常为水平布置,需占用较大的横向空间,部分场合下受限于空间,布置困难。同时,因上支撑座为橡胶和金属框架为一体成型,两向刚度较难独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上支撑座结构及汽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支撑座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所述减震器活塞杆的中间部分套设有套管;位于所述套管下方的第一垫圈,所述第一垫圈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卡接部,通过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减震器活塞杆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垫圈上方的第一弹性衬套;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衬套上方的第一车身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件上方的第二车身连接件,所述第二车身连接件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件的开口方向相反;位于所述第二车身连接件上方的第二弹性衬套;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衬套上方的第二垫圈;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垫圈上方的,与减震器活塞杆螺纹连接的螺母;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衬套、第一车身连接件、第二车身连接件、第二弹性衬套以及第二垫圈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通孔,通过对应的通孔各部件依次从下向上穿设在所述减震器活塞杆上,且所述套管位于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衬套和所述第二弹性衬套的形状为半球形。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性衬套和所述第二弹性衬套的材料为橡胶。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为拱形的垫圈。
可选地,所述第一垫圈和所述第二垫圈的材质为金属材料。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上支撑座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上支撑座结构垂直方向布置,横向占用空间小;且各组分之间相互独立,非一体成型,设计自由度大;进一步地,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套管确定了两个弹性衬套的空间,确保两个弹性衬套不会被过度压缩,并能承受螺母的紧固力矩;且两个弹性衬套共同确定了上支撑座的扭转刚度,并分别确定了上支撑座上行和下行的径向刚度,实现了悬架操稳特性的精准调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支撑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减震器活塞杆;2、套管;3、第一垫圈;4、第一弹性衬套;5、第一车身连接件;6、第二车身连接件;7、第二弹性衬套;8、第二垫圈;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上支撑座结构,包括:减震器活塞杆1,所述减震器活塞杆1的中间部分套设有套管2;位于所述套管2下方的第一垫圈3,该第一垫圈3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卡接部,通过该卡接部卡接在减震器活塞杆1的下端,且该第一垫圈3构成该上支撑座结构的底部支撑;位于所述第一垫圈3上方的第一弹性衬套4;位于所述第一弹性衬套4上方的第一车身连接件5;位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件5上方的第二车身连接件6,所述第二车身连接件6的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件5的开口方向相反,该两个车身连接件用于与车身进行连接;位于所述第二车身连接件6上方的第二弹性衬套7;位于所述第二弹性衬套7上方的第二垫圈8;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垫圈8上方的,与减震器活塞杆1螺纹连接的螺母9;其中,所述第一弹性衬套4、第一车身连接件5、第二车身连接件6、第二弹性衬套7、第二垫圈8的中间部分均开设有通孔,通过对应的通孔各部件依次从下向上穿设在所述减震器活塞杆1,且所述套管2位于所述第一垫圈3所述第二垫圈8间,相邻两个部件之间相互抵接,并通过所述螺母9压紧各部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上支撑座结构垂直方向布置,横向占用空间小;且各组分之间相互独立,非一体成型,设计自由度大;进一步地,第一垫圈、第二垫圈和套管共同确定了两个弹性衬套的空间,确保两个弹性衬套不会被过度压缩,并能承受螺母的紧固力矩;且两个弹性衬套共同确定了上支撑座的扭转刚度,并分别确定了上支撑座上行和下行的径向刚度,实现了悬架操稳特性的精准调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95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表箱防撬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清热作用的马齿苋面粉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