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6193.1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3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22 |
发明(设计)人: | 周丹;章连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2 | 分类号: | F01M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6 | 代理人: | 郭一斐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机油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润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的温度检测和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内有许多相互摩擦运动的金属表面,这些部件运动速度快,必须保证润滑油及时输送到发动机各部件,才能降低发动机零件的磨损,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然而在寒冷季节和地区,机油会粘性增大,流动性降低。
车辆在低温下启动瞬间,粘稠的机油沉淀在油底壳里,来不及马上运送到发动机各部件,发动机处于无机油“干摩擦”状态,而汽车的最大磨损都来自这一汽车启动瞬间。而机油内的抗磨添加剂,也需要发动机达到正常工作温度后(约70℃以上)才能发挥作用。有数据显示,冷启动产生的磨损,占到汽车总磨损量的70%,冷启动前3秒的磨损量,相当于汽车行驶300公里的磨损量,尤其是活塞环和汽缸壁,容易造成汽缸壁的严重刮伤。而且因为低温时,润滑油的粘度大大增加,启动发动机时一半以上的功率都用于克服运动阻力,浪费了发动机功耗,增加了能源消耗。
在农村等偏远地区,人们为了解决这一冷启动难的问题,有时采用火烤油底壳或开水烫油底壳的方式来加热润滑油,这种原始的方法很容易导致发动机线束被烧,或零部件锈蚀,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机油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可以快速的加热发动机内的机油,并且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机油加热装置,包括电加热器、温度传感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车载电源和第一开关,所述电加热器设置在用于容置机油的油底壳外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该油底壳的内部,第一开关设置在车载电源和电加热器之间,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接收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并根据该温度信号控制第一开关的闭合或断开。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器的外表面包裹有保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保温材料是高温阻燃棉。
优选的,所述车载电源和电加热器之间还设有一手动开关。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器是薄膜加热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开关是电磁切断阀。
优选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是在油底壳内部的底部。
采有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机油加热装置,能够快速安全的对油底壳内的机油进行加热。因为采用将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机油中,不受发动机内环境温度的影响,可以更准确的检测机油的真实温度,更高效的实现机油的加热控制。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发动机机油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油底壳 2电加热器 3温度传感器 4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
5车载电源 6第一开关 7保温材料 8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说明书附图中所示的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机油加热装置,发动机油底壳1里容置有机油,油底壳1外侧的底部设置有电加热器2,油底壳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3,温度传感器3电连接到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4电连接到车载电源5,该车载电源优选为汽车蓄电池,车载电源5通过第一开关6连接到电加热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61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下装载机尾气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导向结构的机油控制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