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压装打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2676.4 | 申请日: | 2014-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5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雅琪;易凡;陈东;黄启幸;叶建明;万莉;陈伟;鲁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8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压装打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压装打钉系统。
背景技术
复合测头作为冶金行业的专用传感器,能够在冶炼过程中自动获取炉池中的钢液温度、化学成分比例、液面高度等,为保证冶炼质量、调整冶炼参数提供重要参考数据。
现有的复合探头装配,多为手工配合气缸压装的操作方式,对于重达约7kg、长近2m的复合探头,一方面重量体积过大,作业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另一方面,单一的气缸机械动作,生产效率不高,无法满足高效率的生产要求。同时自动化程度低,压装翻转打钉工艺,需要分阶段操作,同时产品堆码劳动强度大,大大影响了产品的流转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升复合探头压装、翻转打钉以及成品堆码效率的自动生产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自动压装打钉系统,用于复合探头的压装打钉的自动化操作;包括:
自动输送线,承载复合探头及其组件并实现移动;
压装机构,用于对在自动输送线上移动的复合探头进行压装;
翻转打钉机构,用于对经过压装的复合探头进行翻转打钉操作;
自动输出机构,用于将完成打钉操作的复合探头输出堆码;
其中,所述压装机构、所述翻转打钉机构以及所述自动输出机构以所述自动输送线为运载工具,沿所述自动输送线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自动输送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压装机构包括:
水平压装汽缸,用于对所述复合探头的水平压装;
竖直压装气缸,用于对所述复合探头的竖直压装;
其中,所述水平压装气缸的施力方向与所述自动输送线的传送面平行,且垂直于所述自动输送线的流动方向;所述竖直压装气缸的施力方向与所述自动输送线的传送面垂直,且垂直于所述自动输送线的流动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压装机构为两组;两组所述压装机构沿所述自动输送线的流动方向相邻设置在所述自动输送线上方;
其中,一组所述压装机构用于对所述复合探头的保护纸管进行压装;另一组所述压装机构用于对所述复合探头的探头帽进行压装。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翻转打钉机构包括:
自动翻转装置,用于所述复合探头的定角度翻转;
打钉装置,用于对经定角度翻转的所述复合探头进行打钉;
平移装置,用于将所述打钉装置进行定位平移,辅助定位打钉。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翻转打钉机构包括:第一角度翻转打钉机构、第二角度翻转机构以及第三角度翻转机构;所述第一角度翻转打钉机构、所述第二角度翻转机构以及所述第三角度翻转机构沿所述自动输送线的流动方向相邻设置在所述自动输送线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角度翻转打钉机构翻转120°;所述第二角度翻转打钉机构翻转240°;所述第三角度翻转打钉机构翻转360°。
进一步地,所述自动输出机构包括:
上车设备,将自动输送线输出的成品复合探头堆码在物料车上;
转移装置,衔接自动输送线,将成品复合探头推移到上车设备上。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装置包括:
推送板,将自动输送线输出的成品复合探头推移至所述上车设备的托架上;
滑轨,用于承载推送板,并引导所述推送板移动;
电机,动力输出,驱动推送板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装置为双向转移装置:
垂直转移装置,将所述自动输送线输出的成品复合探头垂直移动到所述上车设备上;
水平转移装置,将上车设备上的成品复合探头水平移动到物料车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自动压装打钉系统通过集成的自动输送线、压装机构、翻转打钉机构以及自动输出机构实现了复合探头的元件到成品堆码的自动化生产,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产品的生产和流转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装打钉系统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合探头的生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工作物:“复合探头”的体积与重量均不适于手工操作下的规模生产,本实施例提出的自动压装打钉系统着力于降低生产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提升工作物的生产效率以及基于自动输送线的流转效率,特别提出了一种从元件到成品的流水线集成布局。
实施例一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压装打钉系统,用于复合探头的压装打钉的自动化操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26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