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以地弹簧为转轴的轻型铁路客车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81419.9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红;李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9/02 | 分类号: | B61D19/02;E06B3/36 |
代理公司: |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 代理人: | 王纪营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弹簧 转轴 轻型 铁路 客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领域,特备涉及一种一地弹簧为转轴的轻型铁路客车门。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客车上使用的转轴门多为门轴在上下两个孔座内转动的形式,由于门轴在孔座内可随意转动,当车辆正常行驶时,振动冲击作用会导致门扇不同程度的晃动,此时必须将门锁闭,否则会导致关门冲击力过大损坏门扇,或导致门扇随惯性猛然关闭而伤到乘客。但频繁锁闭容易导致门锁损坏,且反复锁闭较不方便,所以需要一种满足铁路客车上不同年龄段人群、安全可靠且方便使用的以地弹簧为转轴的轻型铁路客车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为:客车门晃动大,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以地弹簧为转轴的轻型铁路客车门,包括门框、门扇、上转动机构、下转动机构;所述的上转动机构包括上转轴、转轴套;所述转轴套安装在门框上;所述上转轴插入转轴套内,上转轴可在转轴套内转动;所述上转轴和门扇固定连接;所述下转动机构包括地弹簧、地弹簧下摇臂、转柱;所述地弹簧安装在门扇的下方,地弹簧上方安装转柱;所述转柱插入到上方的地弹簧下摇臂内,转柱可在地弹簧下摇臂内转动;所述的地弹簧下摇臂和门扇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套的轴心与地弹簧下摇臂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的转轴套为尼龙材质。
进一步,所述的上转动机构还包括上连接构件,所述的上连接构件包括第一L形连接件和止动螺栓;所述第一L形连接件的一折边通过止动螺栓和门扇的上边沿连接,第一L形连接件的另一折边通过止动螺栓和门扇的侧边沿连接;所述的上转轴的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位于门扇侧边沿处的止动螺栓顶入上转轴侧壁上的凹槽内,使上转轴和门扇固定。
进一步,所述的下转动机构还包括下连接构件;所述的下连接构件包括连接垫片、沉头螺钉、第二L形连接件;所述的地弹簧下摇臂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沉头螺钉依次穿入第二L形连接件的一折边、连接垫片和地弹簧下摇臂上的螺纹孔连接;第二L形连接件的另一折边和门扇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螺纹孔的个数为4~8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上转抽插入转轴套内,并且上转轴可在转轴套内转动,上转轴与门扇固定连接,地弹簧下摇臂和门扇固定连接,上转轴和地弹簧下摇臂的轴心在同一条直线上,门扇坐落在地弹簧上,调整地弹簧的位置,门扇以地弹簧的转轴轴心为轴向前或向后摆动,摆动角度为180度。乘客可从门的前后两侧任意一侧通过拉手推或拉门,使门扇以地弹簧的转轴为轴转动,调整合适的地弹簧开关门力,使其满足各个年龄段人群的推(拉)力,推(拉)开门后,门扇自动复位,且在列车冲击振动的过程中,门扇保持平稳,保证在振动颠簸的环境中依然能够保持稳定的工作,同时避免了晃动的损坏等等。
(2)转轴套采用尼龙材质,不但耐磨性能好,在摆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极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半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半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以地弹簧为转轴的轻型铁路客车门,包括门框4、门扇3、上转动机构1、下转动机构2。门框4和门扇3可呈矩形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结构。上转动机构1和下转动机构2同步转动,同时带动门扇3的启闭。
如图2所示,上转动机构1包括上转轴11、转轴套12和上连接构件。上转轴11大体呈圆柱状的结构,转轴套12既为一个具有圆柱形空腔的套接体。转轴套12安装在门框4上。上转轴11插入转轴套12内,上转轴11可在转轴套12内转动。上连接构件包括第一L形连接件13和止动螺栓14。第一L形连接体13为L形结构的板状体。第一L形连接件13的一折边131通过止动螺栓14和门扇3的上边沿连接,第一L形连接件13的另一折边132通过止动螺栓14和门扇3的侧边沿连接。上转轴11的侧壁上设有凹槽111,门扇3侧边沿处的止动螺栓14顶入上转轴11侧壁上的凹槽111内,使上转轴11和门扇3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浦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814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