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汽缸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9266.6 | 申请日: | 2014-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3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娟;孟繁臣;曹礼军;刘爽;田洪明;张毅;杜喜云;李文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6 | 分类号: | F02F1/16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汽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发动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发动机汽缸。
背景技术
缸套是发动机中工作条件最为恶劣、承受高爆压和高热负荷的部件之一,如何实现缸套周边尤其是一环岸以上部位的高效冷却是有效避免因机油劣化而导致严重可靠性故障发生的关键问题。对于顶置式湿式气缸套,目前缸体与缸套配合冷却水腔的传统设计方案如附图1所示,缸体的台肩2支撑缸套1,对缸套进行轴向定位,径向与缸套小间隙贴合、依靠缸盖螺栓紧固力矩对缸套进行径向定位;这种设计方案的力学性能较好、定位可靠牢固。
传统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缸体出水孔位置在缸套一环岸以下,并且缸套顶部区域I径向与缸体小间隙贴合,换热条件差,在高热负荷条件下不能有效冷却一环岸上部区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顶置湿式缸套周边尤其是一环岸以上部位冷却问题的发动机汽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汽缸包括缸体和缸套;所述缸体与缸套位于缸套一环岸以上的部位径向间隙配合,该间隙在3.5~3.7mm范围内。
所述缸体的出水孔顶部延伸至缸套一环岸以上(缸体台肩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增大缸体和缸套径向间隙的方法,使缸套周边水套合理上延,扩大缸套周边的冷却面积;通过合理设计缸套一环岸以上部位的径向间隙来调节此区域冷却水流通截面积和流速,有效的组织此区域的流场,从而提升该区域的冷却效果,改善顶置湿式缸套周边尤其是一环岸以上部位冷却问题。但冷却水腔延伸后,在缸套水套的该区域,容易积留汽泡,降低此处的换热能力,甚至出现穴蚀,无法达到彻底改善冷却的目的。为确保水流顺畅,减少汽泡的产生和积留,本实用新型通过提高缸体出水孔的回水高度,使缸套与缸体形成的上部水腔中的水能够在系统循环运行时及时流出,从而有效避免顶部区域积留汽泡而影响传热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通在对缸体进行改动较小的前提下实现缸套周边的高效冷却,显著降低了一环岸温度,减少了机油的劣化和结焦风险,避免了严重可靠性故障的发生,使发动机能够耐高热负荷,可靠工作在200bar~220bar高爆发压力下。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传统发动机汽缸缸体与缸套冷却水腔配合设计方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汽缸缸体与缸套冷却水腔配合方案示意图。
图3是传统的缸体出水孔设计方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汽缸缸体出水孔设计方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传统发动机汽缸包括缸体1和缸套2;缸体1上带有出水孔(图1中未示出);缸体1的台肩11支撑缸套2,对缸套2进行轴向定位,在缸套2一环岸以上部位(区域I部位),缸体1径向与缸套2小间隙贴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汽缸缸体1与缸套2位于缸套2一环岸以上的部位(区域I部位)径向间隙配合,该间隙3在3.5~3.7mm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汽缸缸体1的出水孔4的顶部可以如图3所示,位于缸套2的一环岸以下部位,也可以如图4所示延伸至缸套2的一环岸以上部位(缸体台肩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92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分配流体的充注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伸缩门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