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横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63987.6 | 申请日: | 2014-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71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磊;宋琳;蔡旭文;张子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潍坊正信专利事务所 37216 | 代理人: | 石誉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横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架横梁。
背景技术
车架也称大梁,是汽车的基体,其一般由两根纵梁和几根横梁组成,经由悬挂装置﹑前桥﹑后桥支承在车轮上。车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汽车的载荷和从车轮传来的冲击,车架的功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总成,使各总成保持相对正确的位置,并承受汽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随着环保节能理念的推行,车架在保证其强度、刚度和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如何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已经成为一项课题。目前尚未出现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实现车架零部件的高度集成、车架自重的降低以及燃油的消耗的降低的效果。
同时,车架后部主要承担扭转作用,传递驱动桥的驱动力、制动力及推力杆传递的力作用,由于扭转引起的横梁及横梁连接的纵梁部件应力增大,容易发生龟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架横梁,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较为成熟的技术,以实现车架零部件的高度集成、车架自重的降低以及燃油的消耗的降低的效果,以及车架容易应力过大断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架横梁,所述车架横梁包括近似环状且对称设置的铸造横梁本体,所述铸造横梁本体通过第一连接板与车架纵梁连接;
所述铸造横梁本体设有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所述左支撑板的两侧设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右支撑板的两侧设有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上分别设有车架纵梁连接凸台,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左支撑板、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的弯折部位设有第一连接板安装凸台,所述上支撑板与所述右支撑板、第三安装部、第四安装部的弯折部位设有第二连接板安装凸台;
所述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支撑板以及右支撑板所围成的环状结构内设有竖支撑板,所述竖支撑板从所述左支撑板延伸至所述右支撑板,所述竖支撑板上设有推力杆安装凸台;
所述上支撑板以所述竖支撑板为界设有两组第一管线束固定凸台,所述下支撑板以所述竖支撑板为界分别设有两组第一平衡支架安装凸台、第二管线束固定凸台以及第二平衡支架安装凸台。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竖支撑板上设有从所述推力杆安装凸台延伸至上支撑板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下支撑板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上支撑板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管线束固定凸台和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凸台之间的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上支撑板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一管线束固定凸台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安装凸台之间的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三加强筋与所述下支撑板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二管线束固定凸台与第一平衡支架安装凸台之间的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四加强筋与所述下支撑板的连接部位位于所述第二管线束固定凸台与第二平衡支架安装凸台之间的区域。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竖支撑板上设有减重孔。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板设有与车架纵梁连接的折边以及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安装凸台和第二连接板安装凸台相配合的第一延伸部。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车架纵梁连接凸台通过第二连接板与车架纵梁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平衡支架安装凸台、第二平衡支架安装凸台相配合的第二延伸部。
由于车架横梁设有近似环状且对称设置的铸造横梁本体,铸造横梁本体通过连接板安装在车架纵梁上,铸造横梁本体包括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以及竖支撑板,其中,铸造横梁本体通过上支撑板、下支撑板、左支撑板、右支撑板以及竖支撑板分别集成了推力杆、平衡轴支架以及车架纵梁的连接安装凸台,使整体的横梁结构更加紧凑,减少零部件的数量以及安装工时,通过铸造横梁本体降低了整车车架自重和生产成本,减少油耗。
由于竖支撑板上设有从所述推力杆安装凸台延伸至上支撑板的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以及下支撑板的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提高了横梁的整体牵拉强度,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由于竖支撑板上设有减重孔,降低了整车的重量,有效提高了整车的燃油经济性。
附图说明
图1至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架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639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纵梁内侧梁后板
- 下一篇:土木工程用管道摆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