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轮椅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36839.5 | 申请日: | 2014-08-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92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14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G5/04 | 分类号: | A61G5/04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50202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轮椅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轮椅。
背景技术:
根据联合国预测,1990-2020年世界老龄人口平均年增速度为2.5%,同期我国老龄人口的递增速度为3.3%,老龄化速度快于世界老龄化速度。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许多大城市,如上海、北京,老年人的比例已接近20%,与此同时还有肢体残疾的人口近6000万。在他们当中,有相当多的因行走不便不得不依靠轮椅才能生活。但对于许多老年人来说,使用现有普通的轮椅安全性不是很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轮椅,该安全轮椅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利于提高轮椅的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安全轮椅,包括车体和车体车架,其特征在于:车体车架下部设有两个驱动后轮和两个随动前轮,车体车架前部设有桌面板和两个脚踏板;一侧的车体车架由上横杆和下横杆形成梯形,梯形车架前侧斜边向前下部延伸与脚踏板连接,所述两脚踏板前侧周围固定连接有由铝管材弯曲形成的防撞机构,所述铝管材内套入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内缘设有对称的两拱弧形筋条;所述车体车架后部设有由铝管材弯曲形成的后防撞机构,所述铝管材内套入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内缘设有对称的两拱弧形筋条;所述下横杆前端部设有弹簧伸缩杆,所述弹簧伸缩杆前端抵靠在车架前侧斜边上;所述梯形车架的上横杆上部设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上部设有刚性扶手板,所述桌面板水平设在刚性扶手板前侧部,桌面板下部通过三角支架支撑固定。
进一步的,上述随动前轮铰接在梯形车架的竖直中杆下部上,两个驱动后轮所在的表面与车轮中心连线形成一个锐角,该锐角值为85度。
进一步的,上述桌面板上设有人机交互设备和触摸屏,所述触摸屏可以安装在桌面板上,也可以安装在车体扶手的上方,所述桌面板内安装有嵌入式控制系统,所述车体侧部布有测速自主导航机构,所述车体上布有语音控制机构和视觉自主导航机构,所述嵌入式控制系统与操作杆及电机驱动器电信连接,蓄电池为驱动电机供电。
进一步的,上述的测速自主导航机构采用激光雷达。
进一步的,上述的视觉自主导航机构由检测系统、控制决策系统和动力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进一步的,上述的人机交互设备还包括扬声器,且所述人机交互设备与嵌入式控制系统相连。
进一步的,上述的语音控制机构采用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两脚踏板前周围固定连接有由铝管材弯曲形成的防撞机构,所述铝管材内套入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内缘设有对称的两拱弧形筋条;在车体车架后部设有由铝管材弯曲形成的后防撞机构,所述铝管材内套入有橡胶管,所述橡胶管内缘设有对称的两拱弧形筋条,从而在使用者受到前、后部撞击时,冲击力会由铝管材及其体内的橡胶管和拱弧形筋条得以缓冲,使撞击力得到分散;在下横杆前端部设有弹簧伸缩杆,所述弹簧伸缩杆前端抵靠在车架前侧斜边上,从而使前部受到冲击时可以进一步得到缓冲,也避免不大冲力时减少对铝管材的损坏;另外梯形车架的上横杆上部设有上框架,所述上框架上部设有刚性扶手板,所述桌面板水平设在刚性扶手板前侧部,从而在受到前部冲力时,桌面板由于有刚性扶手板的抵抗,不会挤压到使用者胸部,避免了对使用者的伤害。
因此本实用新型从多方面、通过多个技术手段来实现对传统轮椅的改良,来避免轮椅在受到撞击时对使用者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梯形车架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铝管材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安全轮椅,如图1所示,包括车体1、两个驱动后轮2、两个随动前轮3、蓄电池4、两个驱动电机、人机交互设备7、操作杆和电机驱动器6,车体1包括桌面板101和两个脚踏板1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未经福州外语外贸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68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