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6101.0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7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解建华;王东;余雷;张樊;李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3/04 | 分类号: | B60K23/04;B60K20/02;B60K17/16;B60K17/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冀科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8 | 代理人: | 李羡民;雷秋芬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动 变速器 车辆 溜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防溜滑装置,尤其是一种可避免手动变速器汽车在坡路起步时后溜或在坡路倒车时前滑的车辆防溜滑装置,属于车辆传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手动挡汽车变速器总成中一般不设置车辆防溜滑机构,完全依靠驾驶员的驾驶经验及技巧避免车辆在坡路起步时后溜或在坡路倒车时前滑现象发生。即车辆在上坡路段启动时,离合器从分离到接合的过程中,车体会因为动力中断导致在坡道上向后滑动,此时驾驶员通常要借助油门踏板、手刹或脚刹的配合才可避免汽车后溜;同样,车辆在下坡路段倒车时,车体则会向前滑动,仍然需要借助油门踏板,手刹或脚刹的配合来避免汽车前滑。由此可见,现有的手动挡变速器车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之弊端,提供一种能防止汽车在上坡起步过程中车体后溜、在下坡倒车过程中车体前滑的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包括棘轮组件、棘爪组件、下限位板、上限位板、换挡杆、操作手柄和压缩弹簧,所述棘轮组件通过棘轮轴及轴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棘轮组件由同轴装配的内啮合棘轮和外啮合棘轮组成,所述内啮合棘轮的外圆柱面上设有与车辆差速器齿圈啮合的轮齿,所述外啮合棘轮套装在内啮合棘轮的空腔中,所述棘爪组件与内啮合棘轮配合阻止差速器齿圈反向旋转,所述棘爪组件与外啮合棘轮配合阻止差速器齿圈正向旋转。
上述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所述棘爪组件包括棘爪、棘爪轴、升降导杆和传动杆,所述棘爪与棘爪轴配装,所述棘爪轴套装在升降导杆上,所述升降导杆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在升降导杆下端设有棘爪限位块,所述传动杆为“Y”型结构,其顶部两端分别与上限位板、换挡杆配装,下端与棘爪配装。
上述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所述下限位板固定在变速器的排挡座上,在下限位板上设有与变速器挡位匹配的一组下通孔槽,所述下通孔槽宽度不小于换挡杆的直径。
上述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所述上限位板套装在换挡杆上,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相对布置,在上限位板上设有与变速器一挡及倒挡匹配的上通孔槽,在上限位板的底面上设置与变速器其它挡位匹配的凸台,所述凸台可插入下限位板上相同挡位的下通孔槽中。
上述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所述操作手柄以间隙配合方式套装在换挡杆上。
上述手动变速器车辆防溜滑装置,所述压缩弹簧上端固定在操作手柄的底面,下端与上限位板装配。
本实用新型在车辆处于上坡路段、驾驶员挂一挡起步时,棘爪组件中棘爪可在传动杆及换挡杆控制下与内啮合棘轮配合,使内啮合棘轮只能沿逆时针方向旋转,设置在内啮合棘轮外圆柱面上的轮齿驱动差速器齿圈只能顺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限制了车辆的后溜动作,此时,车辆只能前进行驶;当车辆处于下坡路段、驾驶员挂倒挡进行倒车操作时,棘爪组件中棘爪可在传动杆及换挡杆控制下与外啮合棘轮配合,使外啮合棘轮只能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与外啮合棘轮同轴装配的内啮合棘轮顺时针方向旋转,设置在内啮合棘轮外圆柱面上的轮齿驱动差速器齿圈逆时针方向旋转,因此限制了车辆的前滑动作,此时,车辆只能倒车行驶。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有效地避免了汽车在上坡起步过程中车体后溜、在下坡倒车过程中车体前滑现象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手动挡变速器车辆操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棘轮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棘爪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左侧视图;
图5是下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处于非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在车辆上坡起步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B处结构放大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在车辆下坡倒车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C处结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61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级电容有轨电车充电轨系统
- 下一篇:柴油重型汽车圆形催化消声器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