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前腔调音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2685.6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1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韦增麒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增麒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腔调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耳机,尤其涉及一种可调音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声技术、无损音源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作为音质输出的直接设备(耳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市场上比较普通的单一音效的耳机及小部分共振腔调音的耳机已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现有的耳机未设置调音装置,声音大小和音质效果的调整是由播放设备来调整控制实现的,耳机本身无法对声音大小和音质效果进行调整,耳机的音质效果也完全由播放设备质量和耳机质量所限制,且一个耳机只能提供单纯的一种音色及频率响应特性,即只能给人一种听觉感受,对一般消费者而言不够娱乐性,而需要拥有多种听觉感受就必须分别购买几种耳机,这样增加了使用成本。随后也出现了各种可调音耳机,但结构相对复杂,制作及使用成本高,且调音仍有局限性。
在此背景下,本申请人利用专业知识研发出一种可调音耳机,以便消费者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及音乐特性,来调整为自己所喜欢的低音特性,而不需要分别购买各种耳机就可以拥有不同的听觉感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耳机调音结构,以调音塞式有级调音,结构简单,使用简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耳机前腔调音结构,包括有耳机壳体、喇叭单体,喇叭单体组设在耳机壳体内并与所述耳机壳体形成有耳机前腔和耳机后腔,于耳机壳体上开设有连通耳机前腔的通孔,该通孔中按可置换的嵌装有调音塞,调音塞上设有贯通的调音孔,调音孔连通耳机前腔。
所述调音塞为柱状,柱塞式组装于耳机壳体的通孔中,调音孔与调音塞同轴设计。
所述调音塞垂直正对喇叭单体前端。
所述调音塞上的调音孔为直孔、锥孔或阶梯孔。
所述调音塞外周或调音孔内端上还设有调音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在耳机前腔的耳机壳上镶入调音塞,通过更换调音塞,利用不同调音塞上的不同调音材料或者不同调音塞上调音孔的长短或大小的不同,达到一付耳机有不同的频率响应的调音方式,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简便。满足使用者娱乐需求,不需要分别购买各种耳机就可以拥有不同的听觉感受。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其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目的及功效,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耳机调音结构,包括有耳机壳体1、喇叭单体2,喇叭单体2组设在耳机壳体1内并与所述耳机壳体1形成有耳机前腔3和耳机后腔4,耳机前腔3和耳机后腔4是耳机的腔体以喇叭为界,喇叭的前面与耳道连接的管道及腔体称为耳机前腔,而喇叭后面的腔体称为耳机后腔,工作时,耳机前腔3和耳机后腔4获得不同的音频效果。于耳机壳体1上开设有连通耳机前腔3的通孔11,该通孔11中按可置换的嵌装有调音塞5,调音塞5上设有贯通的调音孔51,调音孔51连通耳机前腔3。图1所示,调音塞5嵌装在耳机壳体1上,调音孔51连通耳机前腔3,实现调节外界进入耳机前腔3气流的大小,调节耳机前腔3的空气压力,以达成调音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更换调音塞5,调节前腔的漏气量,从而调节前腔的声压,最终实现对耳机的调音。不同调音塞上的不同调音材料或者不同调音塞上调音孔的长短或大小控制耳机前腔3,以及控制喇叭单体2内部的气压差,最终控制喇叭振膜的振幅以达到调音的目的。
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调音塞5为柱状,柱塞式组装于耳机壳体1的通孔11中,调音孔51与调音塞5同轴设计。组装时,调音塞5垂直正对喇叭单体2前端。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简便,通过置换不同的调音塞5,即可满足使用者娱乐调音需求,不需要分别购买各种耳机就可以拥有不同的听觉感受。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调音塞5上的调音孔51可为直孔、锥孔或阶梯孔,以获得不同调音效果,具体结构在此不再一一作图解释。图2所示,调音塞5根据材料的不同,必要时需增加调音密封圈52,调音密封圈52可分布在调音塞外周或调音孔内端上,增加调音效果。
当然,以上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细说明,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增麒,未经韦增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26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氧化线的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片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