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桥主减速器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7564.0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2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姚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21;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许泽伟 |
地址: | 625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桥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动轴安装方向朝向车尾的汽车用的后桥主减速器壳。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和引导电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城市摆渡车的微型货车电动化也成为一种趋势。因在传统汽车上进行改造,电池的布置空间受到限制,电池通常被布置到汽车尾部,导致传动轴的安装方向由原来朝向车头改为朝向车尾。同时在现有技术中,因主减速器总成依靠从动齿轮带动润滑油飞溅从主减速器壳上侧的进油通道进入轴安装腔体内对传动轴以及相应的轴承实现飞溅润滑;然而,当改变传动轴的安装方向后,从动齿轮相对主减速器壳的旋向相应改变,造成润滑油无法通过飞溅进入主减速器壳上侧的进油通道,最终无法对传动轴和相关轴承实现飞溅润滑效果。因此,必须重新设计一种主减速器壳结构,使其在传动轴安装方向朝向车尾的情况下可以使润滑油通过飞溅进入相应的进油通道,实现对传动轴和相关轴承的飞溅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传动轴安装方向朝向车尾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传动轴和轴承飞溅润滑的后桥主减速器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后桥主减速器壳,包括齿轮腔体和轴安装腔体;在轴安装腔体的外侧设置有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所述进油通道将轴安装腔体的中间段与齿轮腔体连通;所述回油通道也将轴安装腔体的中间段与齿轮腔体连通;所述轴安装腔体左右偏心的设置在壳体上;所述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位于轴安装腔体的左右两侧,并且进油通道到齿轮腔体竖向轴线的距离L1小于回油通道到齿轮腔体竖向轴线的距离L2。
进一步的是:所述轴安装腔体设置在壳体的左侧;所述进油通道位于轴安装腔体的右侧,所述回油通道位于轴安装腔体的左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轴安装腔体设置在壳体的右侧;所述进油通道位于轴安装腔体的左侧,所述回油通道位于轴安装腔体的右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进油通道比回油通道短。
进一步的是:在进油通道的进油口和回油通道的回油口之间为小轴承安装套。
进一步的是:在沿润滑油流动方向上,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均设置为向下倾斜,并且进油口高于回油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轴安装腔体左右偏心的设置在壳体上,同时在轴安装腔体的左右两侧上设置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并且要求进油通道距离齿轮腔体竖向轴线的距离L1小于回油通道距离齿轮腔体竖向轴线的距离L2。这样当汽车行驶时,从动齿轮转动,带动润滑油飞溅,由于进油通道距离齿轮腔体竖向轴线的距离L1较近,也就是进油通道的油路入口大致与从动齿轮的转盘边缘相对应,因此,从动齿轮在高速转动时可以将润滑油离心甩出,润滑油经油路入口进入进油通道;并通过进油口流入轴安装腔体内,实现对传动轴和相关轴承的润滑,达到飞溅润滑的效果;最后润滑油再经过回油口流入回油通道,回油通道再将润滑油排回到齿轮腔体内,实现润油路循环。由于回油通道距离齿轮腔体竖向轴线的距离L2较远,也就是回油通道的油路出口不与从动齿轮相对应,从动齿轮转动时不会将润滑油经油孔出口甩进回油通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桥主减速器壳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P方向所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截面所示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桥主减速器壳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桥主减速器壳安装上传动轴、从动轴后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主视图;
图7为图6中B-B截面所示的剖视图;
图8为现有技术中传动轴朝向车头安装时主减速器壳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齿轮腔体1;齿轮腔体竖向轴线11;轴安装腔体2;小轴承安装套21;轴线22;壳体3;进油通道4、4`;进油口41;油路入口42;回油通道5、5`;回油口51;油路出口52;传动轴6;锥齿61;从动齿轮7;小轴承81;大轴承8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后桥主减速器壳主要运用在传动轴6安装方向朝向车尾的情况下;也就是发动机位于车尾的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未经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75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伺服驱动滚筒式网版印刷机
- 下一篇:背光模组保护膜撕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