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6080.4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9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荣华 |
主分类号: | H01M10/655 | 分类号: | H01M10/655;H01M2/10;H01M2/04;H01M2/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高文迪 |
地址: | 3175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因其相较于传统动力汽车具有更好的节能环保效果,因此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得以实现的关键点,目前,市场上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以ZL201010600536.9公开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为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电池组使用寿命短,散热性能差,抗震效果一般,安全性较低;2、维护性差,电池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某节电池性能过差,需要更换,则拆卸非常不便;3、电池内的布线复杂,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布线简单,散热性能好,易于管理和维护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括盒体和盒盖,所述盒体底部设置有将盒体内腔分割成若干个电池安装室和一个主控室的隔条,所述电池安装室内设置有电池组,所述主控室内安装有电池管理系统,主控室一侧的盒体壁面上安装有冲放接口;所述电池组串联为一体并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电池管理系统与冲放接口连接;所述电池组由若干个互相串联的锂电池组成;相邻锂电池之间的串联线路上分别引出一条电压采集线至电池管理系统。
优选地,所述电池安装室设置有稳固架,稳固架将电池组限位在电池安装室内;所述稳固架为套装在电池组上的框体,框体上侧成型有抵在电池组中部的横梁,横梁的中部设置有供电池组加液的条形孔。
优选地,所述横梁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规范线路布局的盖条;所述电压采集线均伸入盖条和横梁之间的导线槽内,再延伸至稳固架和盒体侧壁之间的布线槽;电压采集线伸出布线槽与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优选地,所述冲放接口的两侧设置有定位导向柱。
优选地,所述的电池管理系统分别通过温度采集线连接所述的锂电池。
优选地,所述锂电池包括上端敞口的方柱形壳体,壳体的上端口设置有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由盖板和支撑件组成;壳体内设置有正负极极片、隔膜和电解液,所述的极片上设有极耳,所述盖板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对应的极耳的电极引出结构;
所述的电极引出结构包括一呈圆柱状的电极柱,该电极柱的内端具有用于增大与所述极耳的连接面积的连接部,该电极柱穿出盖板组件的一端套设有锁紧螺母,在该锁紧螺母的作用下所述的电极柱与盖板组件固连;所述的连接部呈条形且与电极柱垂直设置,所述的极耳与该条形连接部横向连接,上述的支撑件位于连接部与盖板之间,且所述支撑件的一侧抵靠在该连接部上,其另一侧抵靠在盖板上;
盖板组件中部的注液孔内设置有注液组件,注液组件包括旋接在注液孔内的不锈钢螺母,所述的不锈钢螺母内设有防爆片和防止防爆片脱落的密封堵头,所述的密封堵头通过螺纹方式固定在所述的不锈钢螺母内;
所述的两个电极柱为不同颜色的导电体。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组使用寿命长,散热性能好,抗震效果更佳,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布线简洁,易于装配和维护,电池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某节电池性能过差,需要更换,则拆卸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壳体为上端敞口的方柱形壳体,壳体的上端口设置有盖板组件,盖板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电极引出结构,该设计相比传统的在壳体上下两端分设电极引出结构的设计,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稳定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两个电极柱为不同颜色的导电体,该设计使得为锂电池放电或充电时,更易于分辨正负极,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盒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冲放接口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简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稳固架的结构简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绝缘盖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锂电池的部件分解图。
图中:1-锁紧螺母;2-通孔;3-贯通孔;5-塑料垫片;6-电极柱;7-限位部;8-连接部;9-壳体;10-密封堵头;11-不锈钢垫片;12-防爆片;13-不锈钢螺母;14-塑料垫片;15-注液孔;16-进液孔;17-支撑件;18-锁紧螺母;19-通孔;20-贯通孔;21-塑料垫片;22-电极柱;23-限位部;24-连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荣华,未经张荣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60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X波段高抑制度腔体双工器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镍氢动力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