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散热的电子装置的背盖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0233.4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4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智;陈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3 | 分类号: | H05K5/03;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王晔;穆文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电子 装置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设在各式电子装置上的背盖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各式电子装置,不论是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的屏幕或底座、各式显示器(电脑荧幕、电视荧幕等等)、甚至是一体机电脑(All-in-One PC,AIO PC,将微处理器、主机板、硬碟、屏幕及喇叭整合为一体的桌上型电脑),都有不断追求薄型化的趋势,因此电子装置内的各元件逐渐塞满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进而导致电子装置的内部空间越来越不足以容纳散热装置,否则势必会增加电子装置的厚度;然而该些电子装置中的微处理器或是背光模组,也分别为了提升效能或增加发光面积及亮度,而逐渐散发出越来越多的热量;因此,设置散热装置但导致整体厚度增加,或减少设置散热装置但导致容易过热,便成为现今电子装置设计上的两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前述的现有技术的缺点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散热的电子装置的背盖组件,可以有效进行散热,并同时避免整体厚度的增加。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可散热的电子装置的背盖组件,其中包含:
一背盖;
一导热元件,其位于背盖的内侧,导热元件紧密结合在背盖上,且沿着背盖的周缘环绕设置成一圈状;导热元件内设有工作流体;
一热源,其位于背盖的内侧,且与导热元件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与热源相连接的导热元件设置在背盖上,因此导热元件可将热源的热导引至背盖,并通过背盖形成一较大的散热面来进行散热及达到均温的效果;且由于导热元件沿着背盖的周缘环绕设置,因此可将热源的热就近从电子装置的边框散出,来加强散热及均匀传递热量;此外,导热元件沿着背盖的周缘环绕,更可避免影响电子装置内的元件设置,这样使电子装置可达到薄型化的设计目的;本实用新型以此达到兼顾散热功效及整体薄型化的目的。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散热的电子装置的背盖组件,其中导热元件内设有一分隔部,分隔部上贯穿有至少一微细道,分隔部两端的导热元件仅通过该些微细道而相通;热源连接到导热元件的分隔部的一端。这样可有效驱使导热元件内的工作流体沿着导热管环绕一圈,进而增强散热效果。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散热的电子装置的背盖组件,其中导热元件内的管壁为毛细结构。毛细结构的管壁有助于移动液态工作流体。
进一步而言,所述的可散热的电子装置的背盖组件,其中导热元件与背盖之间进一步设有导热材。导热材有助于导热元件将热量传递至背盖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主视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部分主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装设在移动电话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装设在笔记本电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装设在一体机电脑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背盖 20 导热元件
21 分隔部 30 导热材
40 移动电话 50 底座
60 屏幕 70 一体机电脑
80 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散热的电子装置的背盖组件包含有一背盖10、一导热元件20、导热材30及一热源。
请参阅图1所示,前述的背盖10在本实施例中为矩形,但也可依需求而改为各种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0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拆卸式网络服务器机柜
- 下一篇:浸出车间无线防爆电控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