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减震器内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1722.3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9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杨允金;俞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奉化市博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5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零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减震器内套。
背景技术
在机械部件行业,特别是汽车行业,在进行零件连接定位时,内套是一种应用比较多的部件,通过内套使连接件之间可以更好地进行配合连接,同时还可以提高连接件之间的配合稳定性。现有汽车用的内套,一般为空心圆柱体,主要用于减震器等部件之间的定位连接,可以起到减小连接件之间的磨损、振动和噪音。但内套与连接件之间一般并未采用周向相对的定位结构,使内套可能产生与连接件之间相对的周向旋转或振动,达不到更好的耐磨损、减振和降噪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减震器内套,它具有更好的耐磨损、减振和降噪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减震器内套,包括管体及开设于管体中心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端面设置有多个连接齿,所述连接齿以所述管体的中心轴为圆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并且所述连接齿的长度是所述管体壁厚的0.6-0.7倍。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连接齿。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两个端面的连接齿均有8个。
优选地,所述连接齿与所述管体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齿与所述管体外壁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连接齿为三棱柱形,并且所述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管体的端面相贴合。
优选地,所述连接齿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0.5。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震器内套,在端面设置连接齿,连接齿的长度占据管体壁厚的一半以上,使内套与其它连接件之间形成齿形配合,能有效阻止内套与连接件之间相对的周向旋转或振动,可以避免因此导致的磨损、振动和噪音,具有较好的耐磨、减振和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端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齿放大图。
标记说明
10、管体 20、通孔 30、连接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减震器内套,包括管体10及开设于管体中心的通孔20,所述管体10的端面设置有多个连接齿30,所述连接齿30以所述管体10的中心轴为圆心呈圆周阵列分布,并且所述连接齿30的长度是所述管体10壁厚的0.6-0.7倍。本实用新型的内套,在端面设置连接齿30,连接齿30的长度占据管体10壁厚的一半以上,使内套与其它连接件之间形成齿形配合,能有效阻止内套与连接件之间相对的周向旋转或振动,可以避免因此导致的磨损、振动和噪音,具有较好的耐磨、减振和降噪的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内套与连接件之间配合的紧密程度,防止内套与连接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或运动,同时考虑到加工难度的问题,优选地,所述管体10的两个端面均设置有连接齿30,以使内套两端均能形成连接定位;或者,所述管体10的两个端面的连接齿30均有8个,所述连接齿30与所述管体10内壁的距离小于所述连接齿30与所述管体10外壁的距离,既能起到定位作用,又不至少齿数过多难于加工,同时连接齿30在管体10端面上靠近中心轴的位置,形成有力的定位配合;又或者,所述连接齿30为三棱柱形,如图3所示,并且所述三棱柱的一个侧面与所述管体10的端面相贴合,所述连接齿30的高度与宽度之比为0.5,同样地是为了提升定位配合的紧密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奉化市博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奉化市博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17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窝式大流量高压液体缓冲吸震器
- 下一篇:减震器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