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弹性隔套及车辆主减速器和车辆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55087.X | 申请日: | 2014-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1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 发明(设计)人: | 王忠海;张晓倩;吴天军;赵勇强;孙占杰;吴子龙;李志强;焦娜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2 | 分类号: | F16H57/022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科诚专利事务所 13113 | 代理人: | 刘谟培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 车辆 减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动元件用的安装部件,尤其涉及车辆轴承类元件安装用的一种弹性隔套。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弹性隔套的车辆主减速器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弹性隔套是主减速器中的重要部件,主齿通过两列轴承悬置在主减壳体内,弹性隔套就位于两列轴承之间,隔套两端分别与轴承内圈端面形成接触,其功能主要是对轴承形成所需的预紧力,同时保证主齿轴整体刚度的稳定。
在主减装配过程中,为保证合适的轴承预紧力,需选择不同厚度的垫片,以调整轴承之间的安装距,而现有的弹性隔套结构中,多包括大端段、小端段、连接于大端段和小端段之间的锥度段,弹性隔套的刚度往往很大,导致垫片的厚度值对轴承安装预紧力变得很敏感,需要多次的调整试装,装配工作效率低。此外,随着主减速器的使用,轴承产生一定的磨损造成轴承的预紧力发生一定程度的松旷,由于现有弹性隔套的刚度很大,在轴向方向上弹性伸缩量不足,因而不易保证以原有的预紧效果去弥补因轴承磨损产生的间隙,使得主减的振动变大,NVH性能恶化。同时,现有弹性隔套装配后,在一定程度上遮断了齿轮油与轴承的接触,不利于轴承的散热与润滑,降低了轴承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刚度值以获的更高的装配效率的弹性隔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弹性隔套,包括大端段、小端段、连接于大端段和小端段之间的过渡段,所述的过渡段包括直径大于大端段直径的外突段。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外突段的直径为大端段直径的1.05-1.15倍。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进一步限定,所述的过渡段包括连接于外突段与小端段之间的锥度段。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锥度段的锥度为38度至42度。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过渡段和小端段上设有供齿轮油流通的流通通道。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改进,所述的流通通道包括设置在过渡段上的异形流通孔,以及设置在小端段上的、与异形流通孔连通的直通孔。
作为对上述方式的限定,所述的异形流通孔为心形。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车辆主减速器,包括壳体,通过两个轴承而连接设置在壳体内的主齿轴,在两个轴承之间设有如上所述的弹性隔套。
此外,本实用新型同时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装载有如上所述的车辆主减速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增设外突段,有效的增加了弹性隔套的弹性变形量,获得相对普通弹性隔套更低的刚度值,可有效的在弹性范围内弥补轴承磨损后的间隙,保证了整体的预紧效果基本不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图1的刚度曲线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大端段;2、小端段;3、过渡段;301、外突段;302、锥度段;4、流通通道;401、异形流通孔;402、直通孔;5、壳体;6、主齿轴;7、轴承;8、弹性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的弹性隔套8,由图1结合图2所示,其整体的内部中空设置,且整体上由三部分构成,即大端段1、小端段2、连接于大端段1和小端段2之间的过渡段3。其中,大端段1的外径为D1,小端段2的外径为D2,且D1大于D2。
本实施例中,过渡段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连接于大端段1的外突段301,以及连接于外突段301与小端段2之间的锥度段302。外突段301相对于大端段1外扩设置,已形成鼓肚状,该外突段301的外径为D3,且为了使弹性隔套获得更优的刚度曲线,外突段301的外径D3为大端段1外径D1的1.1倍。锥度段302作为外突段301与小端段2的连接过渡段,其锥度n约为40度,通过锥度段302的锥度设置,以及大端段和小端段的外径设置,使本弹性隔套能够与齿轮轴形成小间隙的配合,有利于提高弹性隔套与齿轮轴的同轴,减少运转的不平衡量,降低NVH振动值,此外,通过控制小端段的外径值,加大与外突段直径的径向差值,可以有效的获得更小的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50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