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DVI连接器端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7119.3 | 申请日: | 2014-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2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许华;林振华;胡统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志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6;H01R13/40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dvi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DVI连接器产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提高DVI连接器组装效率的DVI连接器端子结构。
背景技术:
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即数字视频接口,它是一种适应数字平板显示器飞速发展而产生的显示接口。DVI接口是以Silicon Image公司的PanalLink接口技术为基础,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TMDS是一种微分信号机制,可以将象素数据编码,并通过串行连接传递。显卡产生的数字信号由发送器按照TMDS协议编码后通过TMDS通道发送给接收器,经过解码送给数字显示设备。
DVI传输的是数字信号,数字图像信息不需经过热任何转换,就可直接被传送到显示设备上,因此减少了繁琐的转换过程,大大节省了时间,因此它的速度更快,有效消除拖影现象,而且使用DVI进行数据传输,信号没有衰减,色彩更纯净、更逼真。由于DVI连接器具有传输速度快、画面清晰等优点,目前许多计算机、显示器等均强调配备有DVI连接器。
DVI连接器一般至少包括一层第一端子组,该第一端子组包括多个端子,由于该端子需要经过两次弯折,数量较多,且该端子并无辅助定位,以致无法进行自动化组装,只能够人工手动装配,导致整个DVI连接器的装配效率低下,制作成本高,且市场竞争力低,无法满足生产厂家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提高DVI连接器组装效率的DVI连接器端子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DVI连接器端子结构包括:三层以上、中、下层分布的第一端子组,每层第一端子组包括若干并列分布的第一端子;每层所述的第一端子组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第一端子形成支撑定位的第一绝缘定位座,该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定位座一体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中与第一绝缘定位座一体固定的位置处成型有卡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为一体式结构,其包括:一主体部及成型于主体部前端及后端的接触部和引脚部;所述第一绝缘定位座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第一绝缘定位座一体固定于主体部与接触部相接处,另一个第一绝缘定位座一体固定于主体部前端。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中的主体部上成型有用于增加强度的加强肋;所述第一端子中主体部前端外侧成型有第一倒钩;所述主体部与接触部相接处的两侧及主体部前端的两侧均分别形成有所述的卡凸。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中形成有一用于与外接插头中的插针对插的弹性包夹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部包括:成对成型于第一端子的主体部前端并相互交错的第一触臂和第二触臂,第一触臂和第二触臂的中间部分均向外隆起,且第一触臂和第二触臂的前端均向外翘起,令第一触臂和第二触臂之间形成所述的弹性包夹空间。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端子中引脚部的端部均连接在一料带上。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二层以上下层分布的第二端子组,其中,位于上层的第二端子组与所述位于上层的第一端子组位于同一水平面;位于下层的第二端子组与所述位于下层的第一端子组位于同一水平面;每层所述第二端子组包括若干并列分布的第二端子,且每层第二端子组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对第二端子形成支撑定位的第二绝缘定位座,该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定位座一体固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一第三端子,该第三端子位于两个第二端子之间,其包括:一主体部、沿主体部前端向下延伸成型的第一延伸部、沿主体部后端向下延伸成型的第二延伸部、成对成型于第一延伸部前端的接触片以及成对成型于第一延伸部前端的并位于接触片外侧的插片和成型于第二延伸部端部两侧的插脚,其中,该主体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中均设置有条形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一种端子结构,其包括:三层以上、中、下层分布的第一端子组,每层第一端子组包括若干并列分布的第一端子;三层所述第一端子组通过一第一绝缘座形成支撑定位,其中,每层第一端子组中的第一端子均与与第一绝缘定位座一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志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志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71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定位装置的储线环
- 下一篇:非接触充电模块、电子设备和非接触充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