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槛梁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31872.1 | 申请日: | 2014-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49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曾繁林;王玉超;唐烨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20 | 分类号: | B62D2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槛梁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汽车的安全性与轻量化已成为汽车研发的重要主题,而汽车门槛梁结构作为白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安全性,其强度将直接影响到在侧面碰撞过程中乘员舱的变形情况,从而影响汽车的侧面碰撞安全性能。如何在保证门槛梁碰撞安全性能的情况下,实现汽车门槛梁结构的轻量化,将成为汽车门槛梁结构设计的一项挑战。
目前,门槛梁结构主要由门槛梁内、外板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为当前门槛梁内、外板水平横向截面的剖视图,门槛梁外板1'和门槛梁内板2'均为同一厚度的材料制成,其厚度由所要达到碰撞性能的强度来决定,并且在为了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侧面碰撞性能情况下,有时需要通过加强板结构来进一步完善碰撞性能,因此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不利于汽车门槛梁结构的轻量化,同时增加了门槛梁结构组合件数,从而增加了制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门槛梁结构及汽车,既能实现汽车门槛梁结构的轻量化,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又能减少门槛梁结构组合件数,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门槛梁结构,包括门槛梁外板以及与所述门槛梁外板相固定的门槛梁内板,所述门槛梁外板与门槛梁内板均为金属薄壁结构且长度相等;其中,
所述门槛梁外板的两端薄壁的厚度均为第一厚度,所述门槛梁外板中间部分的外板中间段的薄壁的厚度为第二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厚度,所述门槛梁外板薄壁的厚度由其两端均沿朝向所述外板中间段方向从所述第一厚度变化至所述第二厚度;
所述门槛梁内板其两端薄壁的厚度均为第三厚度,所述门槛梁内板中间部分的内板中间段的薄壁的厚度为第四厚度,所述第四厚度大于所述第三厚度,所述门槛梁内板薄壁的厚度由其两端均沿朝向所述内板中间段方向从所述第三厚度变化至所述第四厚度;
当所述门槛梁外板与所述门槛梁内板相固定时,所述外板中间段与所述内板中间段的长度相等且两端相对齐。
其中,所述门槛梁外板薄壁的厚度由其两端均沿朝向所述外板中间段方向从所述第一厚度连续变化至所述第二厚度。
其中,所述门槛梁内板薄壁的厚度由其两端均沿朝向所述内板中间段方向从所述第三厚度连续变化至所述第四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厚度与第三厚度相等。
其中,所述第二厚度与第四厚度相等。
其中,所述第一厚度和第二厚度均处于1.5mm至2.5mm之间。
其中,所述第三厚度和第四厚度均处于1.5mm至2.5mm之间。
其中,所述外板中间段的长度大于所述门槛梁外板总长度的一半。
其中,所述门槛梁外板和门槛梁内板的横截面均为类U型、矩形或半圆形,且所述门槛梁外板两端横截面的外周相同,所述门槛梁内板两端横截面的外周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的汽车门槛梁结构。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汽车门槛梁结构中内、外板的厚度均呈两端薄、中间厚状,提高了汽车门槛梁的强度及结构吸能效率,可以保证汽车在侧面碰撞过程中变形吸能,保证良好的碰撞安全性能;
2、由于汽车门槛梁结构中内、外板均在纵方向(长度方向)上的厚度及硬度平缓变化(即两端厚度连续变化至中间厚度),并且不存在应力集中现象,具有很好的成形性能;
3、在保证碰撞安全性能的情况下,由于不需要额外增加加强板结构,从而实现汽车门槛梁结构较少的构件数且轻量化,其减重效果明显、可靠性好、经济效益突出,达到成本降低以及节省资源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门槛梁结构中内、外板横截面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汽车门槛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31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副仪表板前本体的刚性支撑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越野汽车的电动伸缩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