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避震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314318.2 | 申请日: | 2014-06-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5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林鸿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鸿明 |
| 主分类号: | F16F9/24 | 分类号: | F16F9/24;F16F9/44;F16F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张应 |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避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避震器,尤指一种适用在机车上的后避震器。
背景技术
避震器广泛应用在汽车、机车上,其可吸收汽车、机车刹车时所产生的冲力来达到缓冲效果,以提供乘坐上的舒适性及行驶时的安全性。现有避震器一般包括固接于车体上的一压缸,该压缸内部容纳有高黏滞性的阻尼油且设有一活塞,该压缸的一端穿设一连杆,该连杆的一端固接于车轮的轮框,另一端与该压缸内的活塞固接,且该连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当煞车时,车体可经由该连杆带动该活塞以压缩压缸内部的阻尼油,以此获得缓冲作用。
为了提高机车用避震器的缓冲作用,已有多数避震器的结构改良产生。例如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机车避震器改良结构”,其包含一底座、一气瓶本体以及一压缸,该底座形成有两连接部及一调整部,该两连接部与该调整部设有穿孔且三者间可相互连通,于一连接部中并相邻于调整部处设置有一隔板,该隔板分隔两连接部,使得连接部需经由调整部才得以与另一连接部连通,且调整部中设有一调整钮用以进行流量调整。气瓶本体的一端连接有一罩体,另一端连接于一连接部,该压缸具有一容置空间,且压缸一端连接于另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一定位件且连接有一盖体。容置空间中设有一活塞杆,该活塞杆邻近连接于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活塞,另一端贯穿该定位件及盖体并突伸至压缸外部,该定位件可使活塞杆稳定于压缸中作轴向位移。当油液或空气进入气瓶本体后,气瓶本体中的活塞可提供分隔油液与气瓶本体中的气体,而气瓶本体中的气体可平衡压缸中的压力,进而获得避震效果。
现有避震器的改良结构在实施上虽然已具有部分的成效,,然而阻尼油的流动路径未有良好设计,因而避震效果无法进一步提升。具体而论,一般避震器是通过压缸内的油液在压缸内流动时所产生的阻尼力来吸收震动能量,所以,阻尼油的流动路径与避震的阻尼力有重要的关联。然而现有避震器的活塞在缸体内做伸缩滑移的过程中,阻尼油的流动路径通常不足,造成阻尼效果受限,此外,避震力道也不易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震器,该避震器可用于机车上以提供缓冲作用,而且该避震器的阻尼强弱可以微调,此外,还能便利地调整弹簧的预载或软硬,以搭配出趋于完善的避震性能。
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成的避震器包括一底座、一避震器主结构、一副压缸及至少一阻尼调节器。该底座包含一连接端及一凹室,该连接端用来固接于一机车的车体,该底座的外周围向外设至少一调节部及一副压缸安装部,该调节部与该底座的凹室之间有一第一通道连通。该副压缸安装部与该底座的凹室之间有一第二通道连通,该副压缸安装部与该调节部之间有一第三通道连通。该避震器主结构包含一主压缸、一内筒、一活塞及一活塞杆,该主压缸的下端结合于该底座的凹室内,该内筒容纳在主压缸内且该内筒的内部装有阻尼油,该内筒的外壁与该主压缸的内壁分隔使得该内筒与该主压缸之间具有可供该阻尼油流通的空间,该空间与该第一通道连通,该内筒的上端具有与该空间连通的至少一穿孔,该内筒的下端内部与该第二通道连通,该活塞容纳在内筒内且可沿着该主压缸的轴向位移,该活塞杆包含位于该主压缸内的一第一端及位于该主压缸外的一第二端,该活塞结合于该活塞杆的第一端。该副压缸结合至该副压缸安装部且内部具有一油室,该油室与该第二通道连通。该至少一阻尼调节器结合至该调节部内,该阻尼调节器的内部具有可供该阻尼油流通的流道,该流道与该第一通道及该第三通道连通。当该活塞杆朝向该主压缸内移动时,该内筒内在该活塞与该凹室之间的阻尼油将经由该第二通道流入该副压缸的油室内,再依序经由该第三通道、该阻尼调节器的流道及该第一通道而流入该内筒与该主压缸之间的空间,接着经由该内筒上端的穿孔回流至该内筒内。另一方面,当该活塞杆朝向该主压缸外移动时,该内筒内的阻尼油将从该内筒上端的穿孔依序流经该空间、该第一通道、该阻尼调节器的流道、该第三通道再流入该副压缸的油室内,接着经由该第二通道回流至该内筒内。
在一实施例中,该主压缸的下端外壁具有一螺纹段,该螺纹段结合一调整环,该调整环可相对该主压缸转动而沿着该主压缸的轴向位移,该主压缸的外部套装一弹簧,该弹簧位于该活塞杆的第二端与该调整环之间且被压缩,当移动该调整环在该主压缸上的轴向位置时,该弹簧的长度会改变。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优点及特征,将可由以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并参照所附图式来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构成的避震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避震器的组件分解图。
图3是图1的避震器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鸿明,未经林鸿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43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型高炉送风直吹管的打压检漏装置
- 下一篇:一种细胞贴块法专用拾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