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调制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0721.8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石;王梓橙;王玉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高石 |
主分类号: | F25B41/00 | 分类号: | F25B41/00;F25B41/04;F25B4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涂春春 |
地址: | 21000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制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制冷器,更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空调制冷器。
背景技术
原有汽车空调运行是靠汽车发动机带动,当发动机停止工作,即空调器也随之停止工作。当汽车停放在露天,夏季受太阳辐射,车内温度可高达45~50℃以上。当人进入车内就像进了桑拿房,而此时才开起车内空调的话至少也需要5~10分钟。同样,冬季也需要一个较长的预热过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在原有汽车空调制冷器中增设制冷压缩机高低切换电磁阀,另外配一台单独制冷压缩机。汽车正常行驶时用原配的汽车空调制冷器内的制冷压缩机,当汽车内的发动机不工作时,切换增设的单独制冷压缩机,空调系统仍正常工作,对车内依然可以进行制冷或制热,调节所需温度。其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空调制冷器,包括第一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器、蒸发器、第一电磁阀和第一膨胀阀;第一制冷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的入口,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贮液器的入口,贮液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电磁阀的入口,第一电磁阀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膨胀阀的入口,第一膨胀阀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蒸发器的入口,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制冷压缩机的入口;第一制冷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第一单向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一制冷压缩机的入口之间管道上连接有节流阀;还包括第二制冷压缩机、第二膨胀阀、第二电磁阀、第二单向阀、第二压缩机切换电磁阀和第一压缩机切换电磁阀;所述第二制冷压缩机的入口通过管道连接第一制冷压缩机的出口,第二制冷压缩机的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的入口;第二膨胀阀通过管道设置在贮液器与蒸发器之间,第二电磁阀通过管道设置在第二膨胀阀与贮液器之间;第二膨胀阀和第二电磁阀形成的通路与第一膨胀阀和第一电磁阀形成的通路为两条并联通路;第二单向阀设置在第二制冷压缩机的出口与冷凝器的入口之间的管道上;第一压缩机切换电磁阀和第二压缩机切换电磁阀设置在第二制冷压缩机的入口与第一制冷压缩机的出口之间的管道上。
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器为风冷冷凝器。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制冷压缩机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高压维修阀口。为了便于后续的维修工作,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制冷压缩机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高压维修阀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蒸发器与节流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低压维修阀口。为了便于后续的维修工作,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制冷压缩机与第一单向阀之间的管道上设有高压维修阀口。
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制冷压缩机为电制冷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汽车正常行驶时用原配的汽车空调制冷器内的制冷压缩机,当汽车内的发动机不工作时,切换增设的单独制冷压缩机,空调系统仍正常工作,对车内依然可以进行制冷或制热,调节所需温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制冷压缩机为电制冷压缩机。电制冷压缩机用电是由太阳能、风、水等采集电能贮存在电源箱内,提供空调运行时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器、蒸发器和第一膨胀阀均为现有汽车内的空调制冷系统中的部件,其具体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不作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制冷器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且实施方案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第一制冷压缩机,2为冷凝器,3为贮液器,4为蒸发器,5为第二制冷压缩机,6为第二膨胀阀,7为第一膨胀阀,8为第二电磁阀,9为第一电磁阀,10为第二单向阀,11为第二压缩机切换电磁阀,12为第一单向阀,13为第一压缩机切换电磁阀,14为高压维修阀口,15为低压维修阀口,16为节流阀,17为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高石,未经王高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72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设有节电开关的FCT检测设备
- 下一篇:高压并联电容器内熔丝试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