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7695.3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80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春慧;陈扬;王进怀;苏杰;占俊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23/12 | 分类号: | E01C2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樊学芳 |
地址: | 430066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振源恒压 补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补偿系统,主要用于共振破碎机,具体涉及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混凝土路面白改黑工程施工主要由直接加铺、重建、重锤破碎、共振破碎等施工法。共振碎石化技术是目前最具有优越性的混凝土路面“白改黑”施工解决方案。该工法所需的关键施工设备为共振破碎机。目前建筑市场上的共振破碎机,采用了基于高频大振幅激振器技术实现振源和振动头于一体,直接将振动传递给破碎锤头作用于路面,它的振源配重是通过增减配重箱体上的配重块的数量来调节,并且存在以下问题:
1.施工效率低:共振破碎机在平均软硬程度不同的施工段施工时需要人工调整配重块的数量,费时费力,降低了施工效率。
2.设备损耗大:共振破碎机在施工过程中,路面遇到坑洼和凸起的位置时,振源直接作用于路面,不能随路面的波动进行调节,导致共振破碎机振源既受到竖直方向的预压力,又受到了行进破碎前进方向的拉力或挤压力。这样加剧了振源部分的元件损耗率,提高了施工成本。
3.破碎效果差:振源直接作用路面,在同一施工段路面上有软硬不均的情况时,导致破碎效果不能达到规定要求,预压力和振源配重不能根据路面的情况自动调节,需要反复破碎或多次破碎后才到达规定破碎效果,降低了破碎效率,间接的降低了设备的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共振破碎机的振源恒压补偿系统。采用该振源恒压补偿系统,无需人工调整配重块,施工前将振源位置电控调整至规定值,即可达到相应的破碎预压力要求,并且可以保证振源随路面的位置和硬软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以适应路面波动的需求,同时能消除振源的横向载荷,提高振源的可靠性和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包括:第一恒压补偿组件,所述第一恒压补偿组件包括用于承受竖向配重块的第一油缸、设于第一油缸管路上并能单向导通的第一平衡阀。
优化的,在上述的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中,所述第一恒压补偿组件还包括一个通过第一节流阀与第一油缸连接的第一蓄能器。
优化的,在上述的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中,所述第一恒压补偿组件还包括一个与第一油缸相连接并且能测量第一油缸内压力的第一测压工具。
优化的,在上述的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中,还包括第二恒压补偿组件,所述第二恒压补偿组件包括用于承受竖向配重块的第二油缸、设于第二油缸管路上并能单向导通的第二平衡阀。
优化的,在上述的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中,所述第二恒压补偿组件还包括一个通过第二节流阀与第二油缸连接的第二蓄能器。
优化的,在上述的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中,所述第二恒压补偿组件还包括一个与第二油缸相连接并且能测量第二油缸内压力的第二测压工具。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无需人工调整配重块,施工前将振源位置电控调整至规定值,即可达到相应的破碎预压力要求;2.振源可随路面的位置和硬软情况进行自动调节,以适应路面波动的需求;3.消除振源的横向载荷,提高振源的可靠性和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图中,第一油缸101、第一平衡阀102、第一节流阀103、第一蓄能器104、第一测压工具105、第二油缸201、第二平衡阀202、第二节流阀203、第二蓄能器204、第二测压工具205。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振源恒压补偿系统,包括:第一恒压补偿组件和第二恒压补偿组件。
其中,第一恒压补偿组件包括用于承受竖向配重块的第一油缸101、设于第一油缸101管路上并能单向导通的第一平衡阀102、通过第一节流阀103与第一油缸101连接的第一蓄能器104、与第一油缸101相连接并且能测量第一油缸101内压力的第一测压工具105。
第二恒压补偿组件包括用于承受竖向配重块的第二油缸201、设于第二油缸201管路上并能单向导通的第二平衡阀202、通过第二节流阀203与第二油缸201连接的第二蓄能器204、与第二油缸201相连接并且能测量第二油缸201内压力的第二测压工具2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76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