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铁路货运敞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2139.7 | 申请日: | 2014-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87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瑞国;申燕飞;李淑华;刘映安;邓成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3/00 | 分类号: | B61D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辅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0 | 代理人: | 赖纯清 |
地址: | 620032 四川省眉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货运 敞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运输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铁路货运敞车。
背景技术:
目前,铁路货运敞车主要用于装运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以及钢铁、木材、机械设备等散装货物。现有的货运敞车容积较小受到装运较轻货物的限制,导致车辆载重不足,运能不高,不能满足市场运量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铁路货运敞车,其整体结构合理,既能有效降低自重,又能提高车辆载重和运能,且能适应专用于敞车卸货的翻车机卸货作业。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货运敞车,该敞车包括车体、车钩缓冲装置、制动装置及转向架,所述车体包括底架组成、侧墙组成、端墙组成,所述侧墙组成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架组成的两侧,所述端墙组成垂直设置在所述底架组成的首尾两端,所述底架组成由端梁、枕梁、大横梁、小横梁、侧梁、中梁、钢地板构成,在中梁与枕梁交叉处安装整体式铸钢上心盘,在端梁与中梁交叉处安装整体式冲击座,底架组成上铺设钢地板,所述枕梁、大横梁、小横梁相互平行,该敞车车体前后两端部安装有车钩缓冲装置,其关键技术是:该车体还包括下侧门和内撑杆,车体两侧侧墙组成上各安装2扇下侧门,该下侧门为上翻式,两侧墙组成之间布置内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车辆载重70t、比容1.34m3/t、容积94m3,本实用新型的侧墙组成与端墙组成均采用外置板柱式结构,增加了车体的高度和内部宽度,较C70E型货运敞车容积增加了13.2m3,可满足装运轻质货物(如:提质煤)同时能满足装运一般货运散装货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2、本实用新型的侧墙组成的侧横带与端墙组成的端横带连接形成环形受力结构,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刚度。
3、本实用新型的枕梁和大横梁采用变截面双腹板箱型结构梁和封闭型断面结构梁,在不降低车辆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在提高结构承载能力的前提下尽量减轻结构自重,使车辆具有更大的承载能力。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承载件采用S450EW高耐蚀型耐候钢,车门门板采用T4003不锈钢,在保证车辆的整体刚度和强度的同时,降低了车辆的腐蚀速率,延长车辆的使用寿命,延长车辆检修周期,减轻维护工作量和运输成本,减少了因腐蚀造成的故障。
5、本实用新型采用新型加高加宽的侧柱内补强座,可有效防止侧墙组成外涨、提高侧墙组成与底架组成连接强度和可靠性。
总之,本实用新型优化了车辆结构,降低了自重,增加了车辆的容积和载重,使车辆具有更高的均布承载能力,提高了车辆使用的可靠性,提高了车辆的有效利用率及运能。本实用新型适应列车动力集中牵引万吨的要求,适应翻车机等机械化卸车作业,并能适应解冻库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用于装运提质煤或其它密度较小的轻质散装货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底架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墙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下侧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端墙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内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及编号:
1—底架组成,1.1—端梁,1.2—枕梁,1.3—大横梁,1.4—小横梁,1.5—侧梁,1.6—中梁,1.7—钢地板,1.8—整体式铸钢上心盘,1.9—整体式冲击座。
2—25t轴重副构架式径向转向架。
3—侧墙组成,3.1—下侧板,3.2—上侧横带,3.3—侧墙侧柱,3.4—中侧横带,3.5—下侧横带,3.6—上侧板,3.7—上侧梁,3.8—侧柱内补强座,3.9—侧墙小侧柱,3.10—下侧门挂钩,3.11—拴结座。
4—制动装置。
5—下侧门,5.1—侧门折页座,5.2—折页,5.3—下侧门板,5.4—搭扣。
6—车钩缓冲装置,
7—端墙组成,7.1—上端梁,7.2—端横带,7.3—端板,7.4—角柱,7.5—端墙小侧柱,7.6—角部加强铁,7.7—扶手,7.8—踏板。
8—内撑杆,8.1—支座组成,8.2—撑杆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未经南车眉山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21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