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用离合器分缸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0334.6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99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通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25/12 | 分类号: | F16D25/12;F15B15/1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240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离合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离合器分缸。
背景技术
离合器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通过踩踏离合器踏板,使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箱输入的动力。离合器内包括离合器主缸和离合器分缸,离合器分缸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离合器整体的工作效率。
现有技术中的离合器存在一些缺点:1、离合器分缸内只有一个反应腔室,推杆输出的力有限,在离合器分离和接合时不稳定,降低了离合器分缸的灵活性;2、离合器分缸上没有减震结构,推杆在做往复运动使容易对缸体产生较大的冲击,影响离合器分缸的使用寿命,而且容易发出较大的噪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汽车用离合器分缸的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反应腔室的设计提高了推杆的推力,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单个腔室或两个腔室同时工作的模式,增强了离合器分缸的灵活性,有效降低了油耗,减震结构降低了推杆对缸体的冲击,使离合器分缸工作更加稳定,延长了分缸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用离合器分缸,离合器分缸包括缸体和推杆,缸体的一个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安装盘,安装盘上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设有防尘罩,推杆贯穿于防尘罩和固定块,推杆延伸至缸体的内部,其特征在于:缸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反应腔室和第二反应腔室,第一反应腔室与第二反应腔室之间设置有隔板,推杆上设置有第一助推板和第二助推板,第一助推板位于第一反应腔室内,第二助推板位于第二反应腔室内;缸体的侧面上设置有出液管、第一进油管、第二进油管、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出液管与第一反应腔室之间设有第一通道,出液管与第二反应腔室之间设有第二通道,第一反应腔室通过进油管道和出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一进油管和第一排气管,第二反应腔室通过进油管道和出气管道分别连接第二进油管和第二排气管,防尘罩的内部设置有减震结构;两个反应腔室的设计提高了推杆的推力,使离合器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单个腔室工作,也可以两个腔室同时工作,提高了离合器分缸的实用性和灵活性,降低了油耗,防尘罩有效防止外界灰尘进入到分缸内部而影响离合器的使用寿命,减震结构可以大大降低推杆对缸体的冲击,延长了分缸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进油帽和第二进油帽,第一排气管和第二排气管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气螺钉和第二排气螺钉,进油帽和排气螺钉可以有效避免外界尘埃进入到缸体内部,提高了离合器分缸的安全性,在反应腔室工作时有效进行密封,使反应更加充分,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
进一步,第一进油管和第二进油管内均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可以对油中的杂质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到第一反应腔室和第二反应腔室,影响反应腔室的反应效率,同时杂质在高压下快速撞击反应腔室的内壁,对反应腔室造成破坏。
进一步,缸体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可以有效防止缸体内部的油从缸体的端口泄漏,节约资源。
进一步,减震结构包括垫片、弹簧和弹簧底座,垫片抵住防尘罩的顶端,弹簧底座固定在固定块的顶端,弹簧位于垫片与弹簧底座之间,减震结构有效降低了推杆对缸体的冲击力,保护缸体整体的结构性能,延长离合器分缸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防尘罩的材料为PET材料,PET材料具有很好的抗疲劳性、耐摩擦,尺寸稳定,具有最大的韧性,受温度影响小。
进一步,缸体与安装盘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有效提高了安装盘与缸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和刚度,节约了材料的用量,减轻了重量,降低了制造成本,延长了缸体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通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通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0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