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轮轴承腔内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8207.2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9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行峰涛;钟滨涛;周志翔;江云琴;郎达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33/00 | 分类号: | F16C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轴承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涡轮轴承腔内油气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中的涡轮是航空发动机三大部件之一,且属高温部件。涡轮轴承腔内的滑油随着轴承以及转动件的工作会产生油气混合物。如不将滑油和气体分离,这些油气混合物将进入有关零件之间的间隙,在高温部位会产生滑油结焦或积碳,影响零件和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目前常用的轴承腔内油气封严结构,为篦齿与涂层相配合来防止油气从轴承腔内进入到其它零组件,但该封严结构用于发动机小状态工作时,由于转速、压力均较低,封严效果下降,滑油或油气仍能从篦齿与涂层之间的间隙进入涡轮的其它零件中,进而产生积碳或滑油结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轴承腔内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轴承腔内油气无法分离造成的滑油结焦或积碳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轮轴承腔内油气分离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安装至涡轮轴承腔内上的压紧螺母和延伸入涡轮轴承腔内的转动体,压紧螺母的后端沿其轴向向外延伸形成分离凸环,分离凸环的径向贯通设置多个第一回油孔,分离凸环与转动体相对且间隙配合,分离凸环与转动体之间形成回油间隙。
进一步地,分离凸环的内壁与第一回油孔相对处设有锅形收油槽,锅形收油槽的槽底与第一回油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回油孔的排布方式为均匀排布三排,每排八个孔。
进一步地,转动体的顶端轴向向外延伸形成转动凸环,转动凸环的前段与第一侧壁形成通气间隙,
转动凸环的前端轴向贯通转动凸环形成多个第二回油孔。
进一步地,部分第二回油孔与部分第一回油孔相对。
进一步地,转动凸环的外壁上设有宽螺距螺纹。
进一步地,宽螺距螺纹为右旋螺纹。
进一步地,第一回油孔和第二回油孔第二回油孔为六个沿周向均匀排布。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装置在常规压紧螺母的后端设置锅形收油槽、回油孔,并结合转动体上的宽螺距螺纹、回油孔实现轴承腔内的油气分离。该装置能在轴承腔内实现油气分离,防止携带滑油的气体随处运动导致的积碳和滑油烧结的现象出现。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0、压紧螺母;110、分离凸环;111、第一回油孔;112、锅形收油槽;120、第一侧壁;200、转动体;210、转动凸环;211、宽螺距螺纹;212、第二回油孔;300、通气间隙;400、第一回油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轮轴承腔内油气分离装置。该装置包括压紧螺母100和转动体200。压紧螺母100用于压紧轴承中转子的安装件。转动体200为伸入轴承腔内的转动轴的部分。
压紧螺母100的后端部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分离凸环110。分离凸环110的自由端与转动体200相对。分离凸环110上轴向贯通设置多个第一回油孔111。第一回油孔111可以为的小孔。优选第一回油孔111的排布方式为3排每排8个孔均匀排布,共24个,聚集于分离凸环110的局部。第一回油孔111的底端设有锅形收油槽112。锅形收油槽112的槽底与第一回油孔111相连通。锅形收油槽112形成于分离凸环110的内壁上与第一回油孔111相对处。
转动体200的顶端轴向向外延伸形成转动凸环210。转动凸环210的外壁与分离凸环110的内壁相对。转动凸环210的前段与第一侧壁120形成通气间隙300。转动凸环210的外壁上设有宽螺距螺纹211。宽螺距螺纹211为右旋螺纹。转动凸环210的前端轴向贯通转动凸环210形成多个第二回油孔212。第二回油孔212沿转动凸环210周向均布。优选第二回油孔212为6个。优选第二回油孔212的此时油气分离效果最优。优选第二回油孔212与部分第一回油孔111相对。此时能提高油气分离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82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按摩床用铰链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不锈钢轴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