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能束增材制造大尺寸金属零部件的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65952.1 | 申请日: | 2014-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3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 发明(设计)人: | 曾晓雁;魏恺文;王泽敏;王福德;朱海红;李祥友;蒋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2F3/105 | 分类号: | B22F3/105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能 束增材 制造 尺寸 金属 零部件 设备 | ||
1.一种高能束增材制造大尺寸金属零部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工作腔(9)、工作台、控制系统(10)及气体净化模块(11);
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一粉末回收缸(7)、第二粉末回收缸(8)和成形缸(16),第一粉末回收缸(7)与第二粉末回收缸(8)分别位于成形缸(16)两侧,且均位于工作腔(9)内,第一粉末回收缸(7)、第二粉末回收缸(8)及成形缸(16)的上表面共面构成工作平面;气体净化模块(11)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与工作腔(9)构成封闭循环;
该设备还包括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和铺粉器,控制系统(10)分别与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铺粉器、工作台和气体净化模块(11)相连接并控制它们协同工作;
高能束扫描发生器位于工作腔(9)上方,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和铺粉器位于工作腔(9)内部;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分别位于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的两侧,铺粉器位于第一贮粉斗(3)和第二贮粉斗(4)的下方,以接收其供粉,并用于在成形缸(16)表面进行双向铺粉;
所述工作台或者高能束扫描发生器设有运动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束增材制造大尺寸金属零部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铺粉器固定安装在运动机构上,共同构成粉末供给及扫描模块(1);
铺粉器由第一单向铺粉器(5)和第二单向铺粉器(6)组成,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以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的中心线为参考呈镜像分布,第一单向铺粉器(5)和第二单向铺粉器(6)也以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的中心线为参考呈镜像分布,第一单向铺粉器(5)和第二单向铺粉器(6)分别位于第一贮粉斗(3)与第二贮粉斗(4)正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束增材制造大尺寸金属零部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铺粉器固定安装于工作腔(9)中部,共同构成粉末供给及扫描模块(1);其中,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以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的中心线为参考呈镜像分布;铺粉器由第一单向铺粉器(5)和第二单向铺粉器(6)组成,第一单向铺粉器(5)和第二单向铺粉器(6)分别位于第一贮粉斗(3)、第二贮粉斗(4)正下方,且以高能束扫描发生器的中心线为参考呈镜像分布;
所述工作台安装在工作台传动机构(28)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能束增材制造大尺寸金属零部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铺粉器为双向铺粉器(30),第一贮粉斗(3)和第二贮粉斗(4)分别固定在工作腔(9)上部两侧,高能束扫描发生器和双向铺粉器(30)分别设有运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高能束增材制造大尺寸金属零部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束为激光束,所述高能束扫描发生器为扫描振镜组,扫描振镜组由沿垂直于铺粉方向平行放置的一列或多列振镜系统构成,气体净化模块(11)用于使工作腔(9)内部为惰性保护气体环境。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高能束增材制造大尺寸金属零部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高能束为电子束,所述高能束扫描发生器为电子束偏转器组,电子束偏转器组由沿垂直于铺粉方向平行放置的一列或多列磁偏转系统构成,气体净化模块用于使工作腔(9)内部为真空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595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腔体激光3D打印设备
- 下一篇:一种浸入式水口在线快速更换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