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58435.1 | 申请日: | 2014-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5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 发明(设计)人: | 程春明;盛晖;沈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 |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连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属于汽车发动机总成悬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抗扭连杆主要用于将发动机连接到车身上,其主要起到防扭、减振降噪的作用,降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扭矩力和振动对车身的影响,以提高整车NVH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发动机抗扭连杆对于扭矩力和振动的阻隔作用并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改进。改进发动机抗扭连杆的方式通常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综合或单独运用惯性解耦、滚摆轴、打击中心等理论,优化抗扭连杆的结构设计,但是该方式通常需要较长的开发周期,既要保证发动机抗扭连杆具有合理的质量分布结构以符合上述理论的要求,另一方面还要保证机械强度,因此设计的发动机抗扭连杆通常需要不断地测试和改进,才能真正投入量产;另一方面增设合理的减震机构,以提高发动机抗扭连杆的减振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能够较为便捷、高效地进行改进以符合打击中心理论的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还通过增设合理的减震机构,能够提高发动机抗扭连杆的减振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包括:用于连接发动机的安装部和用于连接车身的U形连杆部,所述U形连杆部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且两个所述安装孔同轴,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所述U形连杆部中部的套管和固设于所述套管上的平衡块,所述套管的轴心平行于所述安装孔的轴心。
上述发动机抗扭连杆通过设置平衡块,并对平衡块的安装角度和质量进行修改调整,即可改变发动机抗扭连杆的质量分布结构,从而使之符合打击中心理论的要求:使悬置拉杆支架所述套管的轴心(发动机激励侧)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心(车身连接侧)互为打击中心;而无需重新设计发动机抗扭连杆的结构,且对于发动机抗扭连杆的机械强度影响较小。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部还包括外套、内套以及连接固定所述外套和内套的橡胶,所述外套外径等于所述套管的内径且位于所述套管内,所述内套外径小于所述外套的内径且同轴套装于所述外套内,所述橡胶位于所述外套和内套之间。所述结构不仅能够降低由内套向外套传导的轴向的振动,而且可以降低由内套向外套传导的扭矩力,从而降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扭矩力和振动对车身的影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U形连杆部其中一端的所述安装孔上同轴设置有螺母。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通过在所述安装部设置平衡块,使悬置拉杆支架所述套管的轴心(发动机激励侧)与所述安装孔的轴心(车身连接侧)互为打击中心,从理论上避免了由所述套管的轴心到所述安装孔的轴心或由所述安装孔的轴心到所述套管的轴心垂向冲击振动的传递,提高了整车NVH效果,且改进效率高、改动小;此外,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外套、内套和橡胶的减震连接机构,以连接发动机,能够显著地降低发动机工作时产生的扭矩力和振动对车身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发动机抗扭连杆,包括:用于连接车身的安装部和用于连接发动机悬置的U形连杆部6,所述U形连杆部6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安装孔,且两个所述安装孔同轴,所述安装部包括连接所述U形连杆部6中部的套管2和固设于所述套管2上的平衡块1,所述套管2的轴心平行于所述安装孔的轴心。具体地,所述平衡块1可以焊接于所述套管2的外侧。所述U形连杆部6其中一端的所述安装孔上同轴设置有螺母7。
打击中心理论计算公式为:
B=J/ma
其中:B为旋转中心到打击中心距离;
J为物体绕一端点的转动惯量;
a为旋转中心到质心距离;
m为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减震橡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84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开门提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载半自动防尘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