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滴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54438.8 | 申请日: | 2014-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5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姚力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姚力芝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孙皓;林虹 |
地址: | 518112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滴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输液用的输液滴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输液时输液器的药瓶悬挂于输液架的上部,经弹性输液管与人体连接,利用液体与人体之间的高度差所产生的压力将药液输入人体,以实现治疗的目的。弹性输液管中间连接有弹性的输液滴管,弹性输液管在接入人体前,操作者需要用手对输液滴管进行多次挤压,使药液进入输液滴管,并将弹性输液管内的部分空气排出;也有在弹性输液管靠近输液针的位置上设置一个用于过滤滴液中空气的止液装置,这样能够避免空气进入静脉,而在使用的输液滴管内由于有部分空气存在,所以在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滴管倾斜或倒立,将会发生气泡进入人体的危险情况;而且当输液过程中,当液体输完,弹性输液管内残留液相对高度不够高时,会出现静脉内血液回流或凝块堵针,从而影响病人输液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液滴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自动排除滴管体内的空气达到理想的液平面、自动止液提高弹性输液管残留液高度、滤除液体杂质,保证输液安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滴管,设有透明的滴管体,滴管体为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滴管体设有长度为滴管体高度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通孔状的中央管,中央管顶部封闭,管壁上部开有第一孔,所述滴管体的下端连接有下座,下座上部连接中央管,下座的内部设有与中央管连通的止液腔,下座的下端连接有与止液腔连通的出液管,所述止液腔内设有止液膜,所述中央管下部相对的两侧上开有第二孔。
本实用新型的下座由圆盘形状的上盖和下盖组成,上盖和下盖对扣密封连接后其内部形成止液腔。
本实用新型的止液腔为圆片状空腔,高度为0.6-0.7mm,面积大于滴管体下端面积,所述止液膜将止液腔分隔为上部分腔体和下部分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止液膜采用5-8um的聚醚砜滤膜。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上端面形状为圆形向下凹的上盖内凹,上盖内凹的周缘向上延伸形成围边,滴管体的下端部套置在围边的外壁;所述中央管经上盖内凹的小孔与止液腔的上部分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的下端面形状为中间部分向下突出的圆形凸块,圆形凸块的表面设有4-9条均匀分布的、沿径向向外辐射的第一脊条,止液腔的上部分腔体为圆形凸块与止液膜上面之间的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下盖的上端面形状为向下内凹的下盖内凹,下盖内凹的内表面上设有4-9条均匀分布的、沿径向向外辐射的第二脊条,所述出液管与下盖内凹内的下部分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孔设在中央管(4)自顶部向下1mm处至滴管高度二分之一处之间,所述第二孔为圆孔,设在中央管底部向上0.5mm处。
本实用新型的滴管体的上部直径为14-16mm,下部直径为18-20mm,高度为45-60mm,下座的直径为20-23mm,中央管的高度为31-35mm,内径为2.5-2.8mm,所述第一孔为二或三个长槽,长槽的长度尺寸与中央管的轴线方向一致,均匀分布在中央管的管壁上,长槽长度为5-20mm,宽度为0.4-0.8mm,所述第二孔的孔径为0.6-0.8mm。
本实用新型的滴管体的上部直径为15.5mm,下部直径为20mm,高度为50mm,所述中央管的高度为33mm,内径为2.5mm,所述长槽有三个,长槽长度为5mm,宽度为0.8mm,第二孔(8)的孔径为0.7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输液滴管采用圆锥体或葫芦体结构,液面控制在滴管上五分之三处,在输液滴管内设有中央管,药液在重力作用下通过中央管上的圆孔或长槽将空气排出,在输液滴管的下端连接有止液腔的下座,无须对输液滴管进行人为操作,可自动产生液体平面,减少输液前的人工调整液面程序,操作简单、快捷,止液膜的精密过滤作用,可滤除液体中的杂质,保证了输液的安全,在液体输完后,空气与止液膜接触,由于水的粘附作用,空气不能通过止液膜,起到止液的作用,从而保持弹性输输液管内的残留液相对高压,防止注射针部位的回血或凝血堵针现象,输液滴管的特殊结构,使病人在输液过程中的转运时发生输液滴管倾斜或倒立,均可正常输液,有效避免输液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液面与中央管垂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液面与中央管成45°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姚力芝,未经姚力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544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透明质酸水解罐加热装置
- 下一篇:新型翻盖结构的搅拌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