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元件承盘的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34220.6 | 申请日: | 2014-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7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罗郁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晨州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86 | 分类号: | B65D85/86;B65D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限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子元件的承盘,特别是指若干个承盘可稳定地堆叠置放的承盘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科技制造产业的发展,电子元件在制造与运送的过程中大多依赖自动化的输送系统来运送。而在电子元件的制造流程或搬运过程中,通常使用承盘来防止电子元件受到外力撞击而受到损伤。
已知的电子元件承盘请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为一承盘本体10,该承盘本体10在其顶面具有若干个容置部11以供电子元件放置,并在各容置部11周缘成型有若干限位柱12以确保电子元件能精确地被放置于容置部11且受各限位柱12限位。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让若干承盘本体10能够稳定地相互堆叠置放,请参阅图2所示,承盘本体10在其底面成型有一定位墙13。请复参阅图1所示,承盘本体10顶面的限位柱12在相对于定位墙13处则具有一让部14,相对于定位墙13处的限位柱12被让部14区分为二分支柱121,请配合图3所示,当多个承盘本体10堆叠置放时,让部14用于容置定位墙13,借此使各承盘本体10能够稳定地堆叠。
值得注意的是,请参阅图1及图3所示,由于部分限位柱12被让部14区分为二分支柱121,使得分支柱121呈现高度及宽度之比值高的细长状,导致分支柱121受到碰撞后易于受损或断裂。如果分支柱121受损或断裂,则难以将电子元件放置在承盘本体10中精确的位置,并且有污染电子元件的可能,导致产品的合格率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承盘的限位结构,可以加强电子元件承盘的限位结构的结构强度,避免限位结构因遭受碰撞而断裂受损的情形发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元件承盘之限位结构,承盘本体具有一承载面及相对于承载面的一背面,所述承盘本体在承载面成型有若干容置部,所述容置部容置电子元件,且各容置部的周缘成型有若干第一限位结构及若干第二限位结构,所述各第一限位结构及各第二限位结构将电子元件限位于容置部内,各第二限位结构均由一垫部及成型于垫部上的二分支部构成,所述分支部具有一高度值及一宽度值,所述高度值与宽度值的比值小于2。
本实用新型利用所提供的电子元件承盘的限位结构,可以获得的功效在于:通过在承盘本体上成型有一垫部,并在垫部上成型分支部,而利用分支部成为第二限位结构,通过使分支部的高度值与宽度值的比值小于2,以达到提高第二限位结构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电子元件承盘的立体图;
图2是已知电子元件承盘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是已知电子元件承盘堆叠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堆叠时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承盘本体 11容置部
12限位柱 121分支柱
123定位墙 14让部
20承盘本体 201承载面
202背面 21容置部
22底座 23第一限位结构
24第二限位结构 241垫部
242分支部 243让槽
25沟槽 26定位墙
h高度值 w宽度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本实用新型电子元件承盘的限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如图4至图7所示,主要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晨州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晨州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42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衬PP储罐
- 下一篇:改良的鸡蛋冰包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