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简易轮胎剥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230253.3 | 申请日: | 2014-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3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菊芳 |
| 主分类号: | B60C25/01 | 分类号: | B60C25/01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52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简易 轮胎 剥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轮胎,特别是一种汽车用简易轮胎剥离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汽车的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现在人们不再认为汽车是个简单的代步工具,更多的人认为汽车是身份的象征,是移动的小屋,是自己生命的诠释。
为了让汽车占据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制造商不但重视汽车本身的质量,同时还开发出了与汽车相匹配的各种工具,如,汽车维修工具箱,备用轮胎,扳手、警示安全架等工具,然而现有的用于剥离轮胎的工具还比较匮乏,市面上仅存的一些轮胎剥离工具在结构上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的汽车轮胎剥离器的结构一般比较复杂,适用于汽车维修点,并不能适用于家用汽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用简易轮胎剥离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以快速地将汽车轮胎剥离。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用简易轮胎剥离器,包括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横梁,横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剥离组件,横梁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剥离组件;第一剥离组件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梁上的第一支撑臂、对称分布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臂两侧的第一卡钩;第二剥离组件包括滑动套设在横梁上的套筒和固定安装在套筒上第二支撑臂,第二支撑臂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支撑臂,第三支撑臂的两侧上对称分布固定安装有第二卡钩。
为了使得横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故横梁的横截面呈“Π”型。
为了使得剥离器便于操作,故第一支撑臂两侧的第一卡钩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60°,第三支撑臂两侧上的第二卡钩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60°。
为了使得相邻卡钩之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故两个第一卡钩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两个第二卡钩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简易轮胎剥离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可以快速地将汽车轮胎剥离,适用于各种汽车轮胎剥离场合,尤其适用于家庭汽车的轮胎剥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剥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二剥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座,2、横梁,3、第一剥离组件,3-1、第一支撑臂,3-2、第一卡钩,4、第二剥离组件,4-1、套筒,4-2、第二支撑臂,4-3、第三支撑臂,4-4、第二卡钩,5、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汽车用简易轮胎剥离器,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上固定连接有横梁2,横梁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剥离组件3,横梁2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二剥离组件4;第一剥离组件3包括固定安装在横梁2上的第一支撑臂3-1、对称分布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臂3-1两侧的第一卡钩3-2;第二剥离组件4包括滑动套设在横梁2上的套筒4-1和固定安装在套筒4-1上第二支撑臂4-2,第二支撑臂4-2的另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三支撑臂4-3,第三支撑臂4-3的两侧上对称分布固定安装有第二卡钩4-4。
其中横梁2的横截面呈“Π”型,使得横梁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可便于其与支撑座相互固定连接,进而保证汽车轮胎剥离器的整体强度和使用性能。
第一支撑臂3-1两侧的第一卡钩3-2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60°,第三支撑臂4-3两侧上的第二卡钩4-4之间的夹角角度为45°~60°,使得剥离器便于操作,满足不同角度的剥离轮胎动作。
两个第一卡钩3-2之间设置有第一连接杆5,两个第二卡钩4-4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杆6,使得相邻卡钩之间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菊芳,未经陈菊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30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置卸荷装置齿轮泵
- 下一篇:构件的连接方法和连接构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