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中部明挖区间基坑支护体系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15327.6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6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薛晓波;严伟讯;沈礼鹏;刘红卫;张杰;李响;于牧萍;沈培;任书华;曹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004 | 代理人: | 刘湘舟 |
地址: | 100161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条已建 地铁 隧道 中部 区间 基坑 支护 体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之间施工新的隧道时使用的基坑支护体系。
背景技术
在两条已运营地铁隧道区间进行土方开挖施工、以及地铁箱涵结构的施工时,已建地铁隧道的抗浮设计和抗水平位移设计就成了基坑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时对两条已建地铁隧道进行支护,技术难度和工程量巨大,如果不能满足已运营结构抗浮、水平位移的要求,则可能引起部分隧道结构上浮、地板开裂、结构水平偏移、以及结构分节间错位,从而导致道床及轨道结构的破坏,影响已运营地铁的安全,并对明挖区间内的地铁箱涵施工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对两条已运营的地铁隧道的进行安全、可靠的支护,就很有实际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中部明挖区间基坑支护体系,要解决在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之间施工新的隧道时、如何设置基坑支护才能保证已运营地铁的安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中部明挖区间基坑支护体系,由已建地铁上行隧道支护结构和已建地铁下行隧道支护结构两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已建地铁上行隧道支护结构由设置在已建地铁上行隧道外侧的岩土层中的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设置在已建地铁上行隧道内侧的岩土层中的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以及刚性连接在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的桩顶与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的桩顶之间的上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组成;所述已建地铁下行隧道支护结构由设置在已建地铁下行隧道外侧的岩土层中的下行隧道外侧支护桩、设置在已建地铁下行隧道内侧的岩土层中的下行隧道内侧支护桩、以及刚性连接在下行隧道外侧支护桩的桩顶与下行隧道内侧支护桩的桩顶之间的下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组成。
所述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下行隧道外侧支护桩和下行隧道内侧支护桩均为单排支护桩。
所述上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和下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均为1m厚。
所述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下行隧道外侧支护桩和下行隧道内侧支护桩的桩径均为1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针对已建地铁隧道的支护体系,可确保已建地铁的安全运营和两条地铁隧道区间内的施工安全。
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完全能满足两地铁隧道区间内施工期间地铁的安全运营和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施工期间地铁病害整治的费用,尤其适用于复杂环境、富水、地质环境较差区域。
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护桩和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相结合的设计,将已建地铁隧道两侧的支护桩同时锚入隧道上方的压顶圈梁内,能有效解决已建地铁隧道的上浮和水平偏移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对支护桩进行水平约束,由支护桩对压顶圈梁进行竖向约束,两者相互作用,从而保证明挖区间施工安全以及已建地铁运营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2-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3-上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4-下行隧道外侧支护桩、5-下行隧道内侧支护桩、6-下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7-岩土层、8-已建地铁上行隧道、9-已建地铁下行隧道、10-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中部明挖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便于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实施例参见图1、图2所示,这种两条已建地铁隧道中部明挖区间基坑支护体系,由已建地铁上行隧道支护结构和已建地铁下行隧道支护结构两部分组成。
所述已建地铁上行隧道支护结构由设置在已建地铁上行隧道8外侧的岩土层7中的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1、设置在已建地铁上行隧道8内侧的岩土层7中的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2、以及刚性连接在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1的桩顶与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2的桩顶之间的上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3组成。也就是说,上行隧道外侧支护桩1和上行隧道内侧支护桩2设置在已建地铁上行隧道8的两侧,上行隧道钢筋混凝土压顶圈梁3设置在已建地铁上行隧道8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153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长条矩形基坑短边的支护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面吸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