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余热溶液除湿节能空调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85876.3 | 申请日: | 2014-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 发明(设计)人: | 孙铭;许光映;朱建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5B27/02;F25B1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余热 溶液 除湿 节能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余热溶液除湿节能空调,属于空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船舶在航行过程中,柴油主机是船舶消耗能源的主要设备,其耗能占据了整个船舶总耗能的70%-90%。但主机热效能低下,仅为50%左右。其他热量是通过排气、冷却和散热等途径排放至大气或海洋环境中,不仅浪费能源还污染环境。
主机废弃温度为260℃到400℃,缸套冷却水的出口温度在70℃到90℃等。大量余热可在船上用于制冷,目前船舶空调装置主要以蒸汽压缩式制冷为主,对空气处理靠制冷系统蒸发器对空气进行冷凝除湿和降温,这种处理方式缺点是制冷系统蒸发湿度过低、能效过低,同时含有氯元素的制冷剂R22和大量的碳排放会破坏生态环境,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船舶余热溶液除湿节能空调。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船用空调不节能的不足。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船舶余热溶液除湿节能空调,包括第一空冷器、溶液冷却器、溶液槽、溶液泵、空气管道、第二空冷器、舱室、盘管冷却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除湿器、余热加热器和再生器,所述溶液冷却器、溶液槽、溶液泵、除湿器、余热加热器、再生器之间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通过管路和除湿器、第二空冷器、盘管冷却器相连接,盘管冷却器安装在舱室内,空气管道依次连接第一空冷器、第二空冷器、除湿器后进入舱室内。
所述溶液冷却器、溶液槽、溶液泵、除湿器、余热加热器、再生器之间通过管路依次实现闭合连接。
所述第一空冷器、溶液冷却器均与海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技术采用LiCl溶液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除湿,利用70—90℃热水对LiCl稀溶液再生,利用余热吸收式制冷机组制取高温冷水处理舱室热负荷,从而实现对湿负荷和热负荷独立处理,对舱室湿度和温度独立控制。
溶液除湿系统,可以采用低品位热源驱动,利用天热冷源——海水冷却,具有很好的节能性。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只需承担空气热负荷,提高了制冷剂的蒸发温度,可由原来的7℃提升至15℃,节能潜力大。
溶液除湿空调将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温度由冷却器控制,湿度由溶液除湿器控制,可以实现对空气温湿度的精确控制,提高送风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船舶余热溶液除湿节能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空冷器2、溶液冷却器3、溶液槽4、溶液泵5、空气管道6、第二空冷器7、舱室8、盘管冷却器9、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10、除湿器11、余热加热器12、再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船舶余热溶液除湿节能空调,包括第一空冷器1、溶液冷却器2、溶液槽3、溶液泵4、空气管道5、第二空冷器6、舱室7、盘管冷却器8、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9、除湿器10、余热加热器11和再生器12,所述溶液冷却器2、溶液槽3、溶液泵4、除湿器10、余热加热器11、再生器12之间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9通过管路和除湿器10、第二空冷器6、盘管冷却器8相连接,盘管冷却器8安装在舱室7内,空气管道5依次连接第一空冷器1、第二空冷器6、除湿器10后进入舱室7内,送入较干燥空气。
所述溶液冷却器2、溶液槽3、溶液泵4、除湿器10、余热加热器11、再生器12之间通过管路依次实现闭合连接,实现余热除湿。
所述第一空冷器1、溶液冷却器2均与海水相连通,用于降温。
溶液系统分为两个环路:除湿环路和再生环路,两个环路在溶液槽3处交汇。溶液槽3分隔溶液的功能使除湿环路的溶液泵4能从溶液槽3中由溶液泵4A抽取浓度较高的溶液,通入除湿器10顶部的布液管,由布液管上的喷嘴喷出,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后溶液浓度降低,同时除湿器10内的冷却盘管会将除湿过程放出的热量带走,稀溶液由重力作用流回溶液槽3。再生环路的溶液泵4B则从溶液交换器中抽取浓度较低的溶液,通入余热加热器11将稀溶液中加热,余热加热器11中的热源可来自主机缸套冷却水,出口处温度80—90℃。在再生器12内,室外新风与被加热的溶液直接接触进行热量和质量的交换,空气被加热加湿后直接排出。再生的浓溶液,靠重力作用流回溶液槽3,同时会被海水冷却器冷却,完成再生过程,这样周而复始持续不断的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858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