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轮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76106.2 | 申请日: | 2014-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0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叔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兆胜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1/06 | 分类号: | B60B2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车辆轮组结构,其应用于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指提供可封闭轮框的辐条孔,以达到气密、防止水渗入轮框内、灰尘堆积于轮框内及提供低风阻的效果。
背景技术
现今科技发展快速,人类从以往的步行发展到以汽、机车及脚踏车等为代步工具。而在科技发展快速的世代,各个产品不断地精进改良,养成消费者越来越讲究产品的质量习惯。因此,各家业者必须积极的精进车辆的零组件,不论在刹车、车框架或轮圈等。以轮圈而言,其重量、风阻、顺畅度、强度刚性、惯性、方便性、耐用度、煞车性皆会影响到轮圈组的性能。轮圈在动作过程的转动效率会受到轮圈的重量及风阻的影响力极大。因此,具有好质量的轮圈组应具备刚性佳、低风阻的关键性能。
以自行车轮圈为例,请参阅图8所示,其是现有技术的自行车轮圈结构包括:一上环框10,呈U型,具有一第三侧壁101、一第四侧壁102及一连接壁103,该连接壁103呈水平设置,该第三侧壁101与该第四侧壁102从该连接壁103的两端朝上延伸设置,该第三侧壁103的一端向内凸设一第一凸缘104,该第四侧壁102的一端向内凸设一第二凸缘105,且该连接壁103设置有一穿孔106,供一幅丝20穿经;以及一头部承载座107,供设置在该幅丝20顶部的一头部201抵靠,该头部承载座107埋设在该穿孔106中,该头部承载座107周圆凸设有一凸环108,抵止在该穿孔106周围的该连接壁103处。
虽然现有技术虽能借由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略呈弧形,于轮圈转动时可降低风阻,进而更加降低骑乘者的脚步施力。然而,现有技术为了让辐丝相对第一侧孔或第二侧孔侧向移动,其第一、二侧孔的孔径开设较大,导致轮圈于动作过程中易夹带淤泥、灰尘、污水从第一、二侧孔进入轮圈内,而造成清理上的困扰。此外,由于现有技术的侧孔开设于轮圈的两侧,故在轮圈动作过程中,侧向的风会从第一、二侧孔灌入轮圈中,导致现有技术的风阻力还未能达到最低风阻化。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失,本发明人投入许多时间进行相关研究,并加以比较各项优劣,且进行相关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并历经多次实验与测试,而终于推出一种改善上述所说明缺失的『车辆轮组结构』,以符合产业所需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车辆轮组结构,其低风阻力、防止水分渗入轮框内及灰尘累积于轮框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轮组结构,包括:一轮框,该轮框包括一上环框及一下环框连接上环框,该上环框包括一连接壁及二直立壁分别连接于连接壁两端,该连接壁中段设有一承载座,该下环框开设至少一辐条孔;至少一辐条,该至少一辐条设有一头段及一与头段连接的身段,该辐条的身段穿过该至少一辐条孔,而该辐条的头段穿设承载座并限位于上;至少一密封片,该密封片贯设一穿孔且包括至少一黏框层;
其中,该辐条的身段穿过密封片的穿孔及辐条孔,并以密封片的黏框层贴附于下环框位于辐条孔周缘,使轮框为低风阻结构。
所述车辆轮组结构,其中,各密封片由外侧往内开设一侧开缝,该侧开缝连通穿孔。
所述车辆轮组结构,其中,该至少一密封片进一步包括一离形纸,该离形纸设于黏框层。
所述车辆轮组结构,其中,该下环框包括二侧段及一中段两端连接该二侧段,该至少一辐条孔位于任一侧段或中段上。
所述车辆轮组结构,其中,该至少一密封片为具延展性、弹性及可变形性的材质制成,且该穿孔的孔径小于或等于辐条的直径尺寸;该至少一密封片为圆形状或椭圆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其低风阻力、防止水分渗入轮框内及灰尘累积于轮框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立体图。
图3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4是辐条孔位于中段的剖面图。
图5是上环框为双层连接壁结构的剖面图。
图6是密封片具有侧开缝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密封片具有离形纸的剖面图。
图8是现有技术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上环框101第三侧壁
102第四侧壁 103连接壁
104第一凸缘 105第二凸缘
106穿孔 107头部承载座
108凸环 20幅丝
201头部
1轮框11上环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兆胜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兆胜碳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761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