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大功率电子管排气效果的风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61764.4 | 申请日: | 2014-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12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曹关平;吴冬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9/385 | 分类号: | H01J9/38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大功率 电子管 排气 效果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高大功率电子管排气效果的风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功率电子管的生产制作中,需要对电子管的内部进行真空排气处理,但一般在大功率电子管的排气时电子管的阳极温度高,这样容易使得产生水气附着在电子管内,这样就导致电极去气不彻底,影响电子管的真空性能,这种电子管使用时容易发生打火、炸瓷、功率小、寿命短等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提高大功率电子管排气效果的风环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大功率电子管排气效果的风环结构,包括排气台,所述排气台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电子管的安装杆,所述的排气台的上部竖向安装着一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伸出送风环,所述送风环包括环状卡箍和进风管,所述环状卡箍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环状卡箍的内圈上分布着多个腰型出风孔,且内圈的下部还朝内突起 形成一圈可卡套在电子管上的环形凸肩;所述的进风管的一端连接于环状卡箍,另一端连接于压缩空气源。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且通过轴承安装在排气台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送风环的结构,能够卡套在电子管上,并进行吹气降温处理,帮助电子管的阳极进行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提高大功率电子管排气效果的风环结构,包括排气台1,排气台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电子管2的安装杆21,排气台1的上部竖向安装着一支架3,支架采用绝缘材料制成,且通过轴承31安装在排气台上。
支架的一端伸出送风环4,送风环4卡在对应电子管的阳极位置,送风环包括环状卡箍5和进风管6;环状卡箍的内部为空腔结构,且环状卡箍的内圈上分布着多个腰型出风孔51,且内圈的下部还朝内突起形成一圈可卡套在电子管2上的环形凸肩52;进风管6的一端连接于环状卡箍5,另一端连接于压缩空气 源61。
在实际的生产中,压缩空气源61通过进风管6向环状卡箍5送入空气,空气再从腰型出风孔51流出,环形凸肩52卡在电子管上,并给腰型出风孔51预留出空间,这样压缩空气能够在射出时,带走电子管阳极的热量,使电子管在排气时阳极温度控制在工艺温度,使排气过程中各电极得到充分的去气,提高大功率电子管的排气效果,大大减少了大功率电子管在使用过程中的打火、炸瓷、功率小、寿命短等问题。
上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和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景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617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子注入检测系统以及离子注入机
- 下一篇:一种液压电磁断路器脱扣的限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