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门锁的离合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59862.4 | 申请日: | 2014-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6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朱长春;吉姆·志坚·庄;饶军梅;李旭;钱亚威;黄璜;王超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36 | 分类号: | E05B83/36;E05B8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朱俊峰;时立新 |
地址: | 45004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门锁 离合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离合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汽车门锁一般都是采用硬配合的离合机构,从汽车门锁的紧张开启功能来说,硬配合的离合机构门锁在锁止状态下,操作内、外开操纵机构时,用遥控器/钥匙解锁,离合臂先卡滞在卡爪连接件上,此时的安全臂及安全臂的偏心扭簧并未回复到解锁位置,当停止内、外开操作并回复初始位置时,离合臂从卡爪连接件上滑出,安全臂及安全臂的偏心扭簧才完全回复到解锁位置,门锁才会进入解止状态。从汽车门锁的内开启双拉动功能来说,采用硬配合离合机构的门锁在锁止状态下,第一次拉动内操纵机构门锁解除锁止状态,此时的安全臂及安全臂的偏心扭簧并未回复到解锁位置,当停止第一次内开操作并回复初始位置时,离合臂从卡爪连接件上滑出,安全臂及安全臂的偏心扭簧才完全回复到解锁位置,门锁才会进入解止状态,再次拉动内操纵机构,可使门锁开启。如果离合臂在卡爪连接件上滑出的过程中卡滞,会出现门锁开启手感差、门锁无法进入解止状态或门锁完全卡死等隐患。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正在作为一种消费品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门锁作为一个安全件,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安全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功能可靠、适用面广的汽车门锁的离合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门锁的离合机构,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第三连接轴和第四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平行,第三连接轴和第四连接轴平行,第一连接轴和第三连接轴垂直,第一连接轴上转动连接有安全臂,第二连接轴上转动连接内开启臂,第三连接轴上转动连接外开启臂,第四连接轴上转动连接卡爪连接件,所述安全臂上滑动及转动设有离合臂,离合臂的一端与安全臂之间设有用于离合臂复位的安全臂簧,离合臂的另一端分别与内开启臂、外开启臂和卡爪连接件传动配合。
所述安全臂上设有线性滑行槽,离合臂上设有穿设在线性滑行槽中的滑动及回转中心轴,安全臂上在朝向内开启臂一侧设有曲面结构,内开启臂上设有与安全臂上曲面结构推动配合的L型推臂,安全臂上设有第一凸台,离合臂上设有与第一凸台配合复位的弹簧门。
所述离合臂上设有与卡爪连接件推动配合的球头双曲线结构,内开启臂上设有Z型驱动槽,离合臂设有穿过内开启臂的Z型驱动槽的第二凸台,外开启臂上设有推动及阻挡球头双曲线结构的U型推动臂。
所述离合机构还包括对离合臂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一种新型的离合臂结构,实现了可靠的紧张开启功能:门锁处于锁止状态下,安全臂处于锁止位置,拉动内操纵机构、外操纵机构分别带动内开启臂和外开启臂后,手动或电动解锁,当停内操纵机构、外操纵机构操作时,门锁会自动进入解止状态,同时又实现了内开启双拉动功能:当门锁处于锁止状态时,第一次拉动内操纵机构,门锁解除锁止状态,再次拉动内操纵机构,可使门锁开启。具体解锁、锁止过程如下:
当门锁处于锁止状态,安全臂处于锁止位置时,拉动门锁外操纵机构带动外开启臂进行开启,外开启臂绕第三连接轴逆时针旋转,外开启臂上的U型推动臂运行到离合臂左侧,手动或者电动操纵机构带动安全臂绕第一连接轴顺时针旋转到解锁位置,离合臂被外开启臂上的U型推动臂阻挡,停留在锁止位置。松开门锁外操纵机构,外开启臂绕第三连接轴顺时针旋转,外开启臂上的U型推动臂回复到初始位置,离合臂脱离外开启臂的U型推动臂的阻挡,在安全臂簧的作用下沿线性滑行槽向左侧滑行,运行到解锁位置。再次拉动门锁外操纵机构,外开启臂绕第三连接轴逆时针旋转,外开启臂上的U型推动臂推动离合臂的球头双曲线结构,使离合臂上的滑动及回转中心轴绕线性滑行槽左侧顺时针旋转,离合臂的球头双曲线结构推动卡爪连接件围绕着第四连接轴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卡爪释放门锁的锁紧机构,门锁实现紧张开启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98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