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验气瓶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153585.6 | 申请日: | 2014-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65G35/00 | 分类号: | B65G35/00;B01F9/10;B01F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张亚利;骆苏华 |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验 气瓶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实验气瓶车。
背景技术
实验准备过程中,需要将不同气体管路中的气体按照种类和比例要求充入同一气瓶中,然后将含有各种气体的气瓶密封,并且,将气瓶内的各种气体混匀、静置24小时后使用。
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气瓶采用人力搬运至各个不同的气体管路出口,将气瓶内的气体充好气后,对气瓶内的各种气体混匀的方法为将气瓶横放在地上滚动或晃动。
由于气瓶很笨重,采用人力搬运气瓶的方法使得实验准备过程中的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整个实验效率。尤其对于高气压相关实验来说,需要向气瓶内充入气体的种类更多,需要人力搬运气瓶的次数也就越多,因此,更加影响整个实验效率。再者,将气瓶横放采用人力的方法在地上滚动或晃动来混匀气体,受到人力方面的限制,并不能将如此笨重的气瓶内的气体完全混匀,也就是说混匀效果不好,从而影响实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气瓶的搬运方法和将气瓶内的气体混匀的方法严重影响实验效率,而且还影响实验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验气瓶车,包括:
车轮;
车厢,设置于车轮上,所述车厢包括车厢底、与所述车厢底连接的车厢壁,所述车厢底固定有可自转的第一转盘、与所述第一转盘垂直连接的主轴、与主轴啮合的第二转盘,所述第二转盘固定于所述第一转盘上,用于承载所述气瓶;
第一驱动装置,设置于车厢上,与所述第一转盘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转盘以所述主轴为中心轴进行自转;
第二驱动装置,设置于车厢上,与所述车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实验气瓶车的移动。
可选的,所述主轴上具有可沿主轴移动或固定于所述主轴上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连接部、与连接部连接的环部,所述环部用于套设所述气瓶。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盘至少具有一个,所述第二转盘平均分布于所述第一转盘的周边。
可选的,所述第一转盘可变速旋转。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盘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方向相反。
可选的,所述车厢底为方形,所述车厢壁为四个,四个所述车厢壁与所述车厢底的四条边分别对应相连,每个车厢壁以所述车厢壁对应相连的所述车厢底的边为轴进行旋转。
可选的,每个所述车厢壁包括车厢内壁和车厢外壁,所述车厢内壁两两相对,四个所述车厢壁中的一个或两个或三个车厢壁的车厢内壁具有粗糙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转盘为圆盘,所述主轴与所述第二转盘接触处具有第一齿,所述第二转盘的圆周具有第二齿,所述第一齿与所述第二齿啮合。
可选的,所述主轴在第一转盘的位置处具有第三转盘,所述第三转盘具有第三齿,与所述第二转盘的第二齿啮合。
可选的,所述实验气瓶车还包括:
计时器,设置于车厢上,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在接收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盘开始自转的信号时,开始计时,在接收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盘结束自转的信号时,结束计时;
控制器,设置于车厢上,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计时器连接,向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计时器分别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和计时器的工作模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将气瓶搬运至实验气瓶车的第二转盘上,第二驱动装置就可以驱动实验气瓶车进行移动至各个不同气体管路出口处,然后对气瓶进行充气,从而大大减少了人力搬运气瓶的机会,提高了实验准备过程中的效率,进而提高了整个实验效率。
当对第二转盘上的气瓶充好气后,进行密封。密封结束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盘以主轴为中心进行自转,此时与主轴啮合的第二转盘受到反作用力会发生反方向自转。同时,固定在第一转盘上的第二转盘也会随着第一转盘以主轴为中心进行公转。因此,固定在第二转盘上的气瓶会随着第二转盘的自转以及第二转盘以主轴为中心的公转,对气瓶内的气体进行充分搅拌,从而能够将气瓶内的气体混合非常均匀,提高了实验效果。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将人从混合气瓶内的气体操作中解放出来,被解放出的人可以准备其它实验内容,从这方面讲,同样提高了实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的实验气瓶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安装在车厢底的部分结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53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5G 运输或贮存装置,例如装载或倾斜用输送机;车间输送机系统;气动管道输送机
B65G35-00 其他类不包含的机械输送机
B65G35-02 . 包含有配置成使圆柱形物件在支承表面上滚动的环形牵引元件,如牵引带
B65G35-04 . 包含有挠性载荷运载体,如输送带的,此挠性载荷运载体在一端卷紧而在另一端放松
B65G35-06 . 包含有沿一通路,如封闭通路移动的荷载运载体,并且此运载体适合于与沿通路间隔配置的一系列牵引元件中的任何一个啮合
B65G35-08 . 包含有可在通路,如封闭通路内移动的互不连接的载荷运载体系列,如许多皮带区段,这些载体适合于相互接触并由配置成使每个载荷运载体依次啮合的装置推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