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隔音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40547.7 | 申请日: | 2014-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24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中业;徐止听;李建强;马庆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11 | 分类号: | F02B77/11;F02F7/00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尹金华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隔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隔音罩。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和内燃机工业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排放物和噪声污染。内燃机是一个间歇性完成工作循环的动力机械,工作过程产生空气动力噪声、缸内爆压燃烧噪声以及机械运转的机械振动和冲击噪声等。无论是燃烧噪声和机械噪声向外辐射都以结构振动形式传播,即从噪声源到噪声受害者中间存在一个传播路径。如何将结构表面辐射噪声充分抑制,是减振降噪和隔声降噪的主要手段。柴油机局部噪声源集中在发动机表面的气缸盖罩上,由于燃烧噪声的高频冲击,气缸盖罩作为薄壁件,传递激励力和声波能量,使得柴油机上部噪声异常明显,频谱范围集中在中频段1200Hz~2000Hz之间。
目前柴油机隔声措施集中在整体隔声和局部隔声两种,由于整体隔声效果好,但是可操作性差,基本不使用。局部隔声是在噪声辐射较强表面,有针对性开展隔声装置,减少噪声辐射,且可实施性较强,成本较低,一般普遍采用,尤其是小功率柴油机降噪。
局部隔声限于成本和空间要求,一般使用铁皮或者塑料合金材料进行振动表面的包裹,从隔声理论上有降噪效果,但是从测试结果来说,效果较小,甚至把噪声给放大,原因在于设计隔声结构没有进行有效的噪声源频率分析,开发有针对性的隔音罩。
隔声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金属材料、密度和加强筋位置,其次隔振材料和吸音材料的密度,尺寸和耐热性等,同时将根据消除噪声源频率作为隔音罩设计依据,起到最大隔声量作用。常见隔音罩结构如图1所示,在噪声辐射1表面依次包覆吸音层2和金属面板3。此种隔音罩依靠内部填充吸音棉来进行吸声,没有控制金属壳薄壁件的高频辐射噪声,所以需要从整体上抑制声波传播路径,增加隔振和金属壳体频率错位,避免共振辐射噪声,为此发明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发动机隔音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与气缸盖罩大小相适应的顶壁,其结构特点是顶壁的周沿设有下伸的侧壁;所述顶壁和侧壁均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隔热层、吸声层、阻尼层和金属面板;在侧壁隔热层、吸声层和阻尼层的下端面包裹有隔热过渡层,所述隔热过渡层底面为斜面,其由内侧向外侧逐渐向下倾斜,所述隔热过渡层的外侧面紧贴金属面板内表面设置。
所述顶壁上预留有机油加油口,所述机油加油口处使用密封盖密封;所述侧壁和顶壁上均开设有固定用螺栓孔。
所述隔热过渡层的最低点与侧壁金属面板的下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金属面板为铅合金板,所述阻尼层为耐高温沥青,所述吸声层为开孔型泡沫塑料;所述隔热层为岩棉或石棉。
所述金属面板的厚度为1-5mm。
所述吸声层的厚度 ,其中,—拟消除噪声频段的下限;—声速; —波长;—正整数。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综合考虑主要噪声表面和辐射表面的频谱特性,针对性设计隔音罩结构,降低柴油机上表面噪声,其顶壁采用隔振螺栓固定在柴油机气缸盖罩上端,四个侧壁固定在气缸体侧部,防止柴油机在恶劣工况抖动导致隔音罩侧面振动,形成辐射噪声。本实用新型中金属面板选用密度大的铅合金板,铅合金板声学特性的声阻抗ρC(密度和空气传播速度乘积)较高,铅合金板的反射较强,声波透射能力差;沥青阻尼层粘贴在铅合金板上,增加框架阻尼比ζ,系统阻尼越大,阻碍物体运动相对作用力就越大,限制铅合金板振动,避免自身产生辐射噪声;开孔型泡沫塑料吸声层为隔声主体结构,当声波入射到多孔材料的表面时,就有一部分透入材料内部,一部分在材料表面上反射,透入材料内部的声波在狭缝和小孔中传播,并与构成狭缝和微孔的固体材料产生摩擦,由于粘滞性和热传导效应把声能逐渐变成热能耗散;隔热层阻滞噪声源热量辐射,保护隔音罩内部结构稳定,防止阻尼层受热分解、软化、收缩和脱落。侧壁在隔热层、吸声层和阻尼层的下端面包裹隔热过渡层,隔热过渡层全部包裹在铅合金板内侧,隔热过渡层为倾斜结构目的是预留气流间隙,维持隔音罩与气缸盖罩之间气流走动,降低隔音罩内侧温度,且隔热过渡层与隔热层重叠包裹,防止隔音罩内层结构受热变形、软化、收缩和脱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40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怠速行车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进气电子增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