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废气热循环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111383.5 | 申请日: | 2014-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30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凯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孟宪功 |
地址: | 274111 山东省菏泽***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废气 循环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利用发动机废气进行发电的系统,具体是一种发动机废气热循环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废热利用技术主要包括:1、应用于汽车领域的发动机废气涡轮增压技术,此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发动机废气中的能量来推动涡轮机和压气机工作,从而为发动机增压;2、蒸汽机Rankine循环(也称朗肯循环或者兰金循环)的应用。
具体的,发动机尾气中含有很多热量,直接排放会造成大量热能的浪费和损失。现有的发动机废气热循环利用技术,主要是通过将发动机废气中的热量传输给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将吸收到的热量转化为机械能,提供给发电机发电。该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1、废热吸收装置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2、部分利用斯特林发动机的发动机废热回收技术,由于受热气缸和做功气缸内的活塞的运动不是同步的,所以两个活塞直接通过连杆连接在飞轮的两个点上,从而使飞轮能够持续转动。这种结构的气缸与飞轮之间的连接关系太过复杂、容易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发动机废热利用装置的结构太过复杂,容易出现故障,不便于维护,不利于广泛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废气热循环发电系统,其包括:斯特林发动机、发电机以及设置在废气管道上的传热装置,所述斯特林发动机包括受热气缸、做功气缸和动力输出装置,所述发电机与动力输出装置连接,所述受热气缸与所述传热装置连接;所述传热装置包括螺旋传热管和废气排出管,所述螺旋传热管与废气管道连通,所述废气排出管设在所述螺旋传热管的尾部,所述螺旋传热管盘绕在所述受热气缸外侧。
其中,所述受热气缸内设有受热气缸活塞,所述受热气缸活塞连接有第一活塞杆;所述做功气缸内设有做功气缸活塞,所述做功气缸活塞连接有第二活塞杆;所述受热气缸与所述做功气缸连通。
其中,所述动力输出装置包括飞轮和多根连杆,所述飞轮侧面非圆心位置处设有一铰接点A,所述第一活塞杆通过两根或两根以上首尾铰接的第一连杆与铰接点A铰接;所述第二活塞杆通过一根第二连杆与铰接点A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活塞杆与第一连杆、第二活塞杆与第二连杆之间均为铰接。
其中,所述飞轮通过皮带与所述发电机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废气热循环发电系统的废气传热采用螺旋传热管,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还不影响废气的排出;气缸活塞通过多根连杆与飞轮上的一点铰接,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还能够实现两活塞之间的缓冲,确保飞轮不会因为受到冲击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废气热循环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废气管道;2、螺旋传热管;3、废气排出管;4、第二活塞杆;5、第一活塞杆;6、飞轮;7、皮带;8、发电机;9、受热气缸;10、受热气缸活塞;11、做功气缸;12、做功气缸活塞;A、铰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发动机废气热循环发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整套系统包括:废气管道1上的传热装置、斯特林发动机以及发电机8;废气管道1的尾部连接有传热装置,传热装置包括螺旋传热管2和废气排出管3,螺旋传热管2与废气管道连通,废气排出管3设置在螺旋传热管2的尾部且与螺旋传热管2连通。斯特林发动机包括:受热气缸9、受热气缸活塞10、第一活塞杆5、做功气缸11、做功气缸活塞12、第二活塞杆4、飞轮6以及多根连杆,飞轮6上设置有铰接点A,铰接点A位于飞轮6侧面的非圆心位置;所述螺旋传热管2盘绕在受热气缸9外侧,发动机废气通过废气通道到达螺旋传热管2,通过螺旋传热管2将热量传递给受热气缸9,传递完热量的废气最后经废气排出管3排出。受热气缸9受热后推动受热气缸活塞10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做功气缸11内的做功气缸活塞12一起往复运动;第一活塞杆5的一端与受热气缸活塞10连接,另一端铰接有两根或两根以上首尾顺序铰接的第一连杆,最末端的第一连杆铰接在飞轮6的铰接点A处;第二活塞杆4的一端与做功气缸活塞连接,另一端通过一根第二连杆铰接在飞轮6的铰接点A处,受热气缸活塞10和做功气缸活塞12的往复运动带动飞轮6开始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凯,未经刘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11138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排气歧管隔热罩
- 下一篇:一种掘进机用风筒压风式喷雾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