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防尘罩的减振器防压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8799.3 | 申请日: | 2014-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9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朱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8 | 分类号: | F16F9/38;F16F9/3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邓瑞;钱成岑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尘 减振器 防压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压垫,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减振器的防压垫。
背景技术
减振器上的防压垫是一个弹性元件,利用其刚度来克服路面对车身的冲击,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提高车辆乘座的舒适性。当车身受到冲击时,螺旋弹簧很快被压缩,致使防压垫接触到减振器封口端时与螺旋弹簧一起同时承受冲击。此时的路面冲击载荷被螺旋弹簧和防压垫同时承担,有效的减缓了路面对车身的冲击。
防压垫上设有防尘罩,其主要功能是防止雨水、泥沙粉尘大量附着在活塞杆表面及油封唇口,延长油封使用寿命,避免减振器出现早期失效。
参见图1,现有技术的防压垫1和防尘罩2是分离式的,防尘罩2通过与防压垫1之间的过盈配合挂在防压垫上,防尘罩2的材料是橡塑,防压垫1的材料是发泡聚氨酯。
这种结构的缺点在于:
1、防压垫和防尘罩分别由不同材料,不同的厂家生产,装配尺寸精度的一致性差,使装配现场很多零件无法满足装配效果而大量采用选配。
2、由于防压垫和防尘罩分别用不同模具加工,加工基准不一样,装配后同轴度达不到要求,使防尘罩歪斜,造成其与贮液筒或螺旋弹簧摩擦而产生异响。
3、由于两个零件有一定的装配过盈量,人工装配的劳动强度大,使生产效率低。
4、由于是人工装配,易出现装配到位的假象,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出现分离脱落。造成防尘罩功能失效、减振器异响和早期漏油失效。
5、防压垫采用发泡聚氨酯,缓冲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6、防尘罩采用橡塑,其成型工艺不是很稳定,桶状防尘罩变形后无法恢复。
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带防尘罩的减振器防压垫,不仅能满足装配质量要求,而且制造成本低,加工效率高,有效避免其功能失效,从而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防尘罩的减振器防压垫,包括防压垫和防尘罩,所述防压垫和防尘罩采用橡胶材料一体成型。
这种整体式结构减少了一道装配工序,节省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能够采用一套模具加工成型,工艺基准一致,从而保证两个部件的同轴度,解决了现有防尘罩歪斜而引起异响的问题;并且采用橡胶材料可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整体式结构,减少了一个零部件品种,为零部件的采购、储存、发放和生产组织带来了方便。
进一步,所述防压垫具有与活塞杆配合的中心孔,中心孔内壁设有两条环形凹槽。
上述两条环形凹槽增加了变形缓冲区(即力吸收区),从而延长防压垫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两条环形凹槽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4~8mm。
上述两条环形凹槽之间的该距离范围使得该防压垫具有合适的刚度。若距离过大,则会造成环形凹槽偏窄,刚度偏小,不利于改善和提高乘坐舒适性。若距离过小,则会造成环形凹槽偏宽,刚度偏下,不能起到弹性元件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防压垫相对防尘罩的另外一端外壁为圆弧形面。
采用圆弧形面有利于橡胶成型时脱模,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圆弧形面能分散受力,避免出现开裂,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防压垫的长度L为52mm。
该防压垫采用长度90mm、70mm、52mm分别进行装车后道路试验,发现防压垫长度为90mm的试验结果是防压垫的两个工作段颈部断裂;防压垫长度为70mm的试验结果是防压垫开裂;防压垫长度为52mm时,试验的各项指标均合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由于采用了整体式,减少了一道装配工序,节省了人力,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避免了因人工装配所带来的潜在的失效风险,起到了防错效果,保证了装配质量,减少了售后故障率。
3.整体式结构由一套模具加工成型,工艺基准一样,保证了零件的同轴度,解决了由于防尘罩歪斜而引起的异响问题。
4.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将聚氨酯改为橡胶,降低了产品成本,解决了防尘罩变形后无法恢复的技术问题。
5.采用整体式,减少一个零件品种,为零件的采购、储存、发放,生产组织都带来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防压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687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弹性密封环的单端面机械密封和双端面机械密封
- 下一篇:被动防撞缓冲装置